从quot五月花号quot到五
向往自由的人民 年9月6日,36名清教徒和66名破产者、流浪汉、船员等“教外之人”共人,这些人中包括妇女和儿童,他们搭乘一条名叫“五月花号”的货船,悄然离开英国普利茅斯港,前往遥远荒芜的新大陆。 “五月花(MayFlower)”货船,是英国的一艘三桅杆木质帆船,长28米,宽8米,排水量吨。五月花号原本只是用于近海商业贸易的货船,主要来往于英国和法国,以及挪威、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之间,从未进行过越洋远航。 乘坐“五月花号”的名乘客中,还包括三名孕妇。船仓非常拥挤,每人只有不到一平米的容身空间,一些人甚至睡在救生艇里;船上没有厕所,卫生条件恶劣;船舱阴暗,寒冷潮湿,没有干燥之处;船舱通风很差,空气混浊,四处弥漫着呕吐物和船底渗水的气味;缺少淡水。 人们每天都在和内心深处的恐惧、疾病以及身体不适作斗争。因为错过最佳航行时间,他们几乎是在惊涛骇浪中冒死度越大西洋,大海造成的恐惧和彼岸带来的希望交织在每位清教徒心中。 也许是上帝的恩赐,也许是五月花这个美好的名字,在渡越波涛汹涌大西洋的危险而艰难的66天旅程中,只死了一个人,却又有一个婴儿降生,当他们到达北美大陆的科德角时,船上还是人。 年11月11日,船长根据海水颜色的变化和天边云彩的轮廓判断,北美大陆就在眼前。这次航行本来是一次商业行为,可由于气候恶劣,航线偏离,他们到达的不是英国当局管理的弗吉尼亚,而是一个陌生的荒凉之地,这片土地上没有政治和法律,没有国家。更为严酷的是,冬季已经来临,如果登陆后各奔东西,那么,谁也无法在严寒贫瘠的新大陆活过这个冬天。 这些清教徒们与早已纵横南美的葡萄牙和西班牙海盗不同,这里既没有黄金,他们也不是为了淘金发财而来。五月花号这批移民的目的非常单纯,他们甘冒风险,只是为了神圣的宗教信仰,希望能自由平等地生活。 为了平息这班移民者在航行中积累的纠纷,也为了上岸建立新殖民地以及可能的自治作好准备。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靠岸于科德角时,这些历经磨难却憧憬自由的人决定共同签署一份书面约定。除了几个临时雇佣的水手和几个实在病得无力书写的人,船上的41位成年男子都在这份约定上签了名。 在《五月花号公约》上签名 这份文字约定,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这份公约成为美国日后无数自治公约中的首例,它的签约方式及内容代表着“人民可以由自己的意思来决定自治管理的方式、不再由人民以上的强权来决定管理。”这份公约开创了一个自我管理的社会结构,在王权与神权统治的时代,这一纸公约已经萌发出民主自由思想的幼芽。 从踏上科德角那一刻起,“五月花号”上的36名清教徒和66名“教外之人”就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危机。这里荒无人烟,无处栖身,又时值隆冬,上岸还不到三个月,就有半数人因为冻饿而死。 五月花号的移民非常幸运,在这青黄不接的最艰难时节,他们得到了土著印第安人的热心救助。北美大陆的这些古老部落非常慷慨地送给可怜的“新人类”许多生活必需品,还教授他们种植玉米、捕鱼和饲养火鸡。 年,来自“五月花号”的新移民和土著印第安人欢度第一个感恩节 一年之后,新移民和土著印第安人共度了一个盛大节日----感恩节,餐桌上摆满了玉米、南瓜和火鸡。首批移民终于在北美土地上扎下了根。 五月花号传奇已过去将近年。当年五月花号载送的那批移民的后裔,现在已经达到万,几乎占了美国人口的九分之一。滔滔江河的源头总是涓涓细流,在美国人看来,五月花号载来的那百把个人,就是美利坚民族的“源头”。 五月花号在北美登陆,这的确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在茫茫北美荒原上,即将盛开一朵美国之花,它将极大地改变世界。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qiandaiz.com/plmsjj/786.html
- 上一篇文章: 祷告的力量美国清教徒祷告带来的神迹
- 下一篇文章: 行知学院国际合作院校介绍Vo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