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青春痘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312/8740638.html

七月,新西兰最冷的月份。

孙子放寒假了。一天,儿子说:我请了两天假,带你们去看看罗托鲁瓦,看看新西兰的城乡结合部。一路上你们也可以看看新西兰的农村是啥样儿。儿子说的罗托鲁瓦是我一直想去看看的地方,不但是因为那里是儿子来新西兰留学时的第一个居住地——他在那里上的语言学校。而且那里是新西兰北岛最著名的旅游胜地。记得当年他给家里发来的邮件里是这么描述的:“我很快就被窗外的景色吸引了。太美了!到处都是绿色。牛羊,草坪,蓝天,白云,还有远处的火山和上面笼罩着的神秘的火山云。。。Woooooooo!!!我真的被迷住了!这真是一个美丽的城镇,人口只有五万多,但很繁华。由于火山的原因,这里不准盖高楼。虽然所有的建筑都不高,但不促狭逼仄。我喜欢这种风格。一个繁华的城市但不喧闹,还有非常迷人的风景,有著名的火山,上面终年笼罩着神秘的火山云,旁边就是LakeRuotorua——一个非常大的湖,可能是新西兰最大的湖泊。湖上空有成千上万只鸟,湖边全是草坪。那里还有著名的温泉。整个城市的地面除了街道全是绿色的。我的眼都看直了。一句话,我进了挂历。国内挂历上的风景照和这里相比简直不算什么!”当年那个“很繁华”的城镇如今被他叫做城乡结合部了。也难怪,02年的时候,国内的风景区建设还没现在这么华丽,所以他大惊小怪也属正常反应。现在他在奥克兰住了十几年以后再去看那个“很繁华”的小城镇的时候,感觉就像城乡结合部了。但是我一直很想看看这个地方,所以儿子的计划正中下怀。;不过我们此一行的目的是去罗托鲁瓦泡温泉——那里有火山,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是新西兰最著名的温泉所在。

说到城乡结合部,我觉得在奥克兰就经常可见。为什么?因为即使在奥克兰这样世界大都市里,你也时不时的可以看到一大片绿色牧场上面牛马羊在悠闲吃草的景象。这是因为这些牧场都是牧场主的,是私人财产。当城市扩张到人家的牧场边上,能不能把这个城市连成一片,取决于人家牧场主愿不愿意卖牧场。有些牧场主,人家不乐意卖,城市到了这牧场边上,就中断了。所以这“城乡结合部”的景象,常可看见。现代化都市里夹杂着绿色牧场,这也是新西兰独特的风景之一。

车开出奥克兰(分东南西北中五个大区),沿途就是新西兰的农村了。不过新西兰没有我们国家里那种概念的村庄,而是一个牧场接一个牧场。牧场主雇佣工人劳动,机械化程度都很高,不需要太多人力。而且这些被雇佣的工人的工资,也要根据新西兰劳工法的规定标准来付。

下面所有的照片都是车拍,在高速路上随手拍,让实际的美景打了太多的折扣。凑合看吧。

离开了城市不久,田野里大雾弥漫。只能看见路边的草坪,远处的树木剪影般的从眼前向后闪去。

在辽阔的田野上的一所孤零零的房子,大雾中看上去有点像惊悚片里常见的“鬼屋”。这种茕茕孑立的房子一路上看见很多。住在这样好似与世隔绝的房子里,咱中国人一定会受不了,但新西兰的牧场主们大概都很习惯于这样的“孤独”了。

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阳光穿过云层透过树枝,像舞台的追光一样洒落在草场上。

周围的景色清晰起来。路的两边就是这样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心中暗暗惊奇,这可是最冷的季节啊,北岛的草场竟然依旧这么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我们行驶了一个多小时,除了路过小城镇,路的两边始终都是这样的风景。辽阔空旷的草场,像铺着厚厚的绿色地毯。不时的会有房子闪过,那是牧场主的家。也常有牛群羊群马群闪过。

这样的场景让我一下子有了穿越感,好像来到了18世纪的英国乡间——那些根据简.奥斯丁的小说拍的电影《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展现的不就是这样悠远辽阔的田园风光嘛!

我问儿子这么美丽的乡村,难道美国好莱坞就没有电影公司到这里拍外景?儿子说,其实像这样的乡村风景在英国就有很多,美国也很多——成了私人财产就会得到非常好的保护。在那些地方拍外景成本会低很多,毕竟新西兰在南半球。不过已经有十几部享誉全球的经典影片的外景都是在新西兰拍的,尤其是那种具有魔幻风格的电影里的风景,只有在新西兰能找到。

汤姆克鲁斯演的《最后的武士》的大部分外景都是在新西兰塔拉纳基的新普利茅斯附近拍摄的。这景色简直让人迷醉。。。

《纳尼亚传奇》的外景地,半是人间半是仙境。《指环王》三部曲,《霍比特人》三部曲,《钢琴课》,《金刚狼》,《垂直极限》,《金刚》这些具有魔幻色彩的电影和户外探险的电影外景都取自新西兰。

电影《指环王》三部曲的外景都取自凯托克地区公园。

突然田野里的一棵树映入眼帘,赶紧按快门。它让我想起那首俄罗斯民歌《田野里有棵白桦树》。这棵树不是白桦树,但在广袤静谧的田野里,这棵树傲然挺立的姿态和神韵让我喜欢。

草场上正在吃草的牛。因为气候的原因,新西兰的牛羊马一年四季都生活在露天里,吃这种天然草场的草,他们不用吃干草料,是全世界最低碳的畜牧业。但要把这些奶产品用飞机运送到世界各地,就不低碳了。

右边那所隐约可见的房子一定是这牧场主的家,这样的离群索居一定会有一种隐居在世外桃源的感觉。推开门,广袤辽阔的草场芳草鲜美,田园风光令人陶醉。关上门,听着风声雨声鸟鸣声,享受大自然的和风细雨静谧安详。正可谓“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啊。

眼前的景色令人想起王维的诗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清溪不见人。”

“遥看一处攒云树,”但肯定不会“近入千家散花竹”啦。

几所房子大概就是牧场主的家了。儿媳说这样离群索居的日子在想象中是挺岁月静好的,但时间长了,肯定就受不了了,至少中国人是这样。儿子说其实牧场主们是很辛苦的,一年四季生活在草场上,虽然吃的穿的住的和娱乐内容跟城市里的居民没什么两样,但是他们的劳动强度还是很辛苦,当然也很挣钱。

儿子问:现在是不是对绿色的“海洋”产生审美疲劳了?我说:没看够。就喜欢这种既“生机盎然”,又“岁月静好”的感觉。大自然绝对是最好的治愈系。

牧场上,牛羊正在吃草。一路上这样的景象重复出现。

这些白色的大罐子是用来存放牛奶的。我猜这大概是个奶制品加工厂吧?

这几张照片让我恍惚间好像是在新疆喀纳斯的草原上!太像了!

简直就跟在新疆旅游时拍的照片一样!

下面是车拍的路边民宅,城乡结合部的民宅。一晃而过,不太清楚。

似乎几十年前的老房子居多,都是平房。新开发的民宅肯定不会在道路边上。

罗托鲁瓦离奥克兰有公里,但是我们中间又到汉密尔顿去游览了一下。汉密尔顿是新西兰第四大城市,是个大学城。儿子儿媳都是在这个城市上的大学,尽管不是一所大学。在从汉密尔顿往罗托鲁瓦走的过程中又去了一个3D展览馆,所以当我们到罗托鲁瓦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一进城,就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着硫磺味。初来乍到的人还得适应一段时间。当地居民估计对这种味道就有免疫力了。罗托鲁瓦有一座活火山,最后一次喷发是年,死亡多人,考虑到这地方的人口基数,这多人足可以说明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这里还是毛利人聚居区和文化发源地,是新西兰北岛的旅游胜地。毛利人的墓地。

罗托鲁瓦湖

城镇内的英式建筑

因为这座火山的原因,这里地热资源相当丰富。全城处处有温泉。

儿子儿媳正趴在池边。一边泡温泉一边看湖景。

冬季的傍晚,趴在露天的温泉池里一点也不冷。水温很高,泡一会儿就得上来凉快凉快,还口渴,使劲喝水。儿子说这里的矿泉水世界闻名,装成瓶装水出口。温泉有好多个水池,岸上有好几个自来水饮水机。

孙子真的要熟透了。。。脸上的不知道是汗珠还是水珠。

当晚在罗托鲁瓦一家motel住下了。这个motel很不错,一个小客厅,主卧里有一张双人床,还有一个副卧里有三张单人床,有空调和电热毯。适合一对夫妻领着仨孩子自驾游。

主卧

副卧三张单人床。

卫生间和浴室

厨房。

儿子问:妈你知道怎么来区分motel和hotel?我说:motel应该是有停车位的简易旅馆吧?儿子说有一次在网上看了一个解释觉得挺有意思:一推开房间门看见的是走廊,那就是hotel;一推开房间门看见的是汽车,就是motel。

昨晚住进来的时候,感觉就好像是国内小区的感觉,进了院子,车位停的满满的。早晨起来一开房门,车已经走得没几辆了。

嗯,没错,motel。哈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t/1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