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jydxy.com/
《哈佛访学笔记》(全三册),江西人民出版社年10月第1版,页,万字,定价:元。

编辑推荐

  哈佛大学为什么是世界顶尖学府?世界顶尖大学是怎样进行干部领导力培训的?

  全球治理需要提升中国官员的哪些领导力?哈佛公共管理有哪些值得   民族复兴需要怎样的世界眼光?哈佛大学能够带给中国官员哪些启迪?

  《哈佛访学笔记》为您一一解答。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特别善于学习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官员一批一批地到国外学习,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也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学习,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克服了本领恐慌,提高了社会治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正是学习,改变了中国,创造了人类发展史的奇迹。本书是作者作为领导干部在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访学的随笔集,书中有针对性地回答了领导干部出国都学个啥、通过学习提升了哪些方面的领导力等问题,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领导干部学习用书。

作者简介

  姚亚平,江西南昌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学士()、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复旦大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曾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澳大利亚新西兰政府学院等进修培训。几十年来,从高校到省直机关,到地方党委,再到省人大、省委、省政协机关,长期从事教育、文化、思想宣传和人大政协的行政领导和理论研究工作。

  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多部,主要有《文化的撞击——语言交往》()、《当代中国修辞学》()、《当代中国社会的共同理想》()、《中国语言规划研究》()、《八大山人作品鉴赏笔记》()、《我们走在大路上:中共执政的前言思考》()、《看看地球那一边的政府在干啥——访学澳大利亚新西兰》)()。

向上滑动阅览目录

上 册

1哈佛高研班印象

中国官员为何去哈佛?……………………3

哈佛大学教授讲如何培训中国的官员?…………7

在哈佛大学学方法1:提问和讨论……………11

在哈佛大学学方法2:三圈理论………………18

在哈佛大学学方法3:案例分析……………27

案例写作与案例讨论会…………………………34

2哈佛印象

哈佛大学的校园格局与校园生活…………………41

哈佛园里的建筑与景象………………………52

顶尖的大学一流的馆:哈佛大学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61

哈佛大学为何教堂那么多?哈佛精神1:自命不凡的目标信念………74

哈佛大学的校徽有些啥讲究?哈佛精神2: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81

哈佛大学为什么叫哈佛?哈佛精神3:乐于奉献的责任担当…………87

哈佛大学为什么这么强?哈佛精神4:走到前列的创新品格…………92

怎样给哈佛大学画一张像?哈佛精神5:兼容并包的多样融合………97

为什么哈佛大学培养的优秀学生特别多?……………

哈佛大学里的汉学重镇和中国人…………………

说说我们进修的肯尼迪政府学院……………………

让查尔斯河变得更窄: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与商学院………

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耶鲁大学………………

哈佛大学纪念堂和桑德斯剧院……………………

3美国印象

从波士顿普利茅斯看美国建国史……………

波士顿的茶党和自由之路…………………………

列克星敦—康科德………………………………

波士顿:历史文化名城…………………………………

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和特点………………………

赋权与限权下的美国政治制度……………………………

美国需不需要政治体制改革?……………………

美国的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

美国政府的钱从哪里来?…………………………

美国政府的分权制衡……………………………

美国选举制度的利与弊……………………………

考察美企之一:百健艾迪引领全球生物制药…………

考察美企之二:安利(中国)的经营之道……………

4中国与全球化

中国之路与认识世情……………………………

中国道路为什么越走越广阔?……………………

美国的经验研究与中国的学习借鉴………………

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

中国的高速增长何时会停止?……………………

全球经济展望:更好还是更糟?…………………

金融危机给我们的九个教训………………………

林毅夫谈全球经济的发展…………………………

科恩谈美中关系…………………………………

坎贝尔眼中的美中关系………………………

当前中美关系中的汇率问题………………………

马萨诸塞州的印象……………………………………

从斯坦福到哈佛看美国五年来的变化………………

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欢迎晚宴……………………

中 册

1公共管理的基本问题

公共管理科学的发展回顾………………………3

公共管理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10

谁来提供不赚钱的公共产品?…………………14

市场会因什么而失灵?……………………………21

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31

政府为什么会失灵?………………………………37

公共决策中,领导人如何维护公共利益?………43

公共决策中的公众参与………………………49

公共政策中的价值追求:社会公平问题……………53

政府手上有哪些政策工具?……………63

公共政策的过程分析………………………………69

公共决策中的重要与紧迫………………………75

领导者如何提升团队的绩效?…………………………79

思想库:公共政策的“外脑”…………………………85

美国对华政策智库的类别与特点………………………90

在美国进步中心考察智库的“外脑”作用………………92

2公共管理的政企合作

新公共管理与治理转变中的政府管理…………………

从利益相关者角度透视腐败与反腐败………………

服务外包:印第安纳波利斯的竞标……………………

公共服务中的合作生产:西雅图的垃圾回收…………

从达士曼公司案例谈分散化管理和鱼群理论…………

从红线地铁延伸项目看公众参与问题………………

由托儿所监管与评估看美国政府监管体系……………

怎样让支持你的人越来越多?…………………………

从芝加哥的警务改革看参与式的公众管理………………

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居民的公共参与?…………………

信息透明化是否能实现社会目标?……………………

新公共管理与治理:公私合作…………………………

3公共领导的能力与艺术

战略思维与战略决策……………………………………

桑德拉高中案例中的三圈理论分析……………………

硬实力、软实力与巧实力……………………………

绩效管理…………………………………………

政府面临的舆论环境及舆论引导………………

美国媒体的三大基础…………………………………

美国媒体发生的四大变化……………………………

美国记者是怎样看问题的?………………………

美国媒体的角色………………………………………

4谈判与说服

美国斯通造纸公司在洪都拉斯的谈判……………

石油定价的谈判…………………………………

N国和美国通用电力公司石油换飞机的谈判…………

深水港建设的多方谈判…………………………………

中国鲁泉化工与美国威奥夫的合资谈判…………………

中美知识产权的谈判……………………………………

说服:有效影响的科学和艺术…………………………

葛底斯堡战役中张伯伦上校的说服艺术………………

下 册

1能源与环境

气候变化对人类的严峻挑战……………………………3

拿什么来衡量可持续发展?……………………………11

哥伦比亚河流域的三文鱼和水电站…………………15

都江堰的上游要不要建大坝?…………………………22

应对气候变化的“金县经验”………………………27

给自然环境定个价——环境的经济评估…………33

用森林和湿地来过滤水,值多少钱?……………37

墨西哥湾漏油该赔多少钱?…………………………42

从野马管理透视美国的公共资源分配……………47

世界粮食危机与公共政策的应对………………………51

世界能源发展态势与替代能源的开发…………………58

从利比里亚的电力选择看能源发展战略………………65

解决能源问题的中国之道:渐进式创新…………………74

2城市建设与项目融资

中国城镇化的困境与出路………………………………83

低冲击开发模式:让城市与自然共生………………87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国城市……………………………89

美国城市超大型项目的“无伤害”模式………………98

波士顿的城市规划与改造…………………………

从波士顿“大开挖”看城市超大型项目管理……………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新加坡经验”……………………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化进程的中西差异…………………

怎样治理城市的交通拥堵?……………………………

城市滨水区的建设…………………………………

政府融资与市场化融资之比较…………………………

委内瑞拉苏阿塔的项目融资………………………………

基础设施的融资渠道:项目融资还是政府出资…………

BOT模式分散风险的墨尔本典范………………………

3民生工程与公共政策

美国社会保障政策的内容、特点和历史演变………

美国人是怎样扶贫的?…………………………

美国医疗改革势在必行…………………………

医疗改革中的中美合作………………………………

美国的卫生政策1——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

美国的卫生政策2——医疗保险的服务质量……………

美国的卫生政策3——医疗保险的成本费用……………

在马萨诸塞州考察美国医疗改革…………………

美国的住房问题与政策………………………………

从新奥尔良的灾后重建看公共住房措施………………

征收房地产税的原理和原则…………………………

吴敬琏提四条措施应对高房价……………………

关于气候、房地产、医疗的公共政策………………

林业改革如何处理资源和利益的关系………………

4危机处理和风险管理

突发事件的特征………………

常规型突发事件和危机型突发事件的区别……………

如何应对大规模自然灾害?…………………………

危机处理的应对准备:三制一案(法制、体制、机制和预案)………

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与监测:信息监控、报告和共享制度…………

危机处理案例分析:小信号与大威胁——哥伦比亚号的最后航程……

危机处理案例分析:组织机构与辖区之间的信息传递………………

危机处理案例分析: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现场处置………………

书摘

  一、这部书有什么价值?

  一是本书有针对性地回答了“领导干部出国都学个啥”这个许多人都在问的问题。

  领导干部出国培训,历来受到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一批一批地到国外学习,包括学生的留学,学者的访学、讲学和参加学术会议,商人在经贸活动中的商务学习,官员在考察访问中的学习等,当然,外国人(包括学生、学者、商人和官员)也一批一批地来中国考察学习。这种双向文化交流的情况构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人到国外学习一般有几种形式:一是到国外学校读书拿学位,或公派或自费,多半是只身前往某个学校接受学历教育。学制、培养目标、学习课程、学籍管理都是那个学校既有的。二是做访问学者,即受训者只身前往某个学校或研究机构,学习的目的、内容、时间由双方议定。三是围绕某个项目而进行的人员培训,如围绕引进某种仪器设备,国内派人员去国外学习如何掌握消化。再比如就社会管理、金融管理等某一专题到国外学习培训。我们这期培训就属于第三种。

  二是本书能与广大读者的出国经历、学习经历和思考经历形成对话和交流。

  本书比较全面翔实和准确地记录和反映了领导干部在国外进修培训的实际情况,包括学习内容、教员讲授、课堂提问与讨论、小组讨论与活动、社会调查与考察、课程结构、学习安排、学习心得等。

  本书有较高的适用性和读者面。现在中国的开放度越来越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每年出国出境外人次达到1亿多人次,且还在以较高的速度在增长,中国人去国外,留学、培训、进修、伴读、旅游、探亲成为常见的事,本书中提到的那些地方(波士顿、华盛顿、纽约等城市),许多人都去过——旅游、经商、求学、访问;本书提到的那些高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耶鲁大学等),许多人都去过——读书、访学、伴读、参观、访问;本书记录的那些内容(资源环境、城市建设、社会保障、应急管理、融资投资、服务外包等),许多人都学习过,都经历过。本书的所见、所闻、所记、所感,很容易与读者形成交流与对话。

  三是本书提到的地方和高校,无论是波士顿,还是哈佛大学,都是热点,知名度高,   本书作为一部访学笔记和访问游记,对美国的波士顿、康科德、列克星敦、普利茅斯等城市,对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耶鲁大学也作了一些描述,而且结合历史、现实作了思考,有了思考的深度和思想的力量,自然景观与城市面貌的呈现也就有了别样的面貌。

  二、这部书写了什么?

  本书记录和整理这次高研班的所见所闻所学所感,主要是三方面的内容。

  1.记录了到过的地方,这是一部游记。

  本书结合实地参观考察哈佛大学、普利茅斯、波士顿、康科德等,梳理了美国在移民时期、殖民时期与英国的关系、独立战争时期以及美国建国后的思想文化教育建设,从广阔的历史和空间背景中考察美国和哈佛大学的成长史、发展史。

  这一次高研班考察了密歇根州大激流市、华盛顿、波士顿、剑桥市、纽黑文市、纽约市,参观了企业、纽约证券交易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那次,我们到哈佛大学进修和在美国考察,所到的学校、企业、商界、地方政府都特别重视,有几个原因:一是我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我们是来自中国的领导干部,倍受   2.记录了学过的内容,这是一部笔记。

  这是我个人国外进修培训的一个记录,也是我国干部国外进修培训的一个反映。干部到国外培训,这很新奇,也很受   3.记录了培训的方法,这是一部杂记。

  本书真实和完整地反映了学习的方法,包括教授教课的方法、学员学习的方法、课堂讨论的方法、实地考察的方法、班组的组织方法,一句话,是怎么学的。

  无论是清华大学,还是哈佛大学,教学都有其独到之处。本期高研班有三大特色:一是充分考虑了组织需求、学员需求,我参加的是我国在哈佛大学办的第8期高研班,这一期吸收了前几期的经验,根据形势的发展与需要,有了调整与充实;二是充分体现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派出的专家教授的水平都很高,又量身定制地制定了教学计划,从能源环境、到城市建设、到社会管理和应急处理等方面充实了教学内容;三是充分照顾了本期学员的特点,我们全班学员一半来自中央部委,一半来自各省市自治区。教学内容都根据大家的工作需要与实践问题有了针对性的安排与调整。

  这次高研班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课堂的专题讲授:每节课一个半小时,一般是40分钟讲课,40分钟讨论,10分钟茶歇。一天三节课,上午两节,下午一节。

  这次高研班的国外培训还有一个特点,课堂教学与现场考察相结合,在大激流市考察了城市与环境的关系、企业发展,在剑桥市考察了生物企业与科技创新、在波士顿、普利茅斯、列克星敦、康科德考察了美国历史、医疗改革、城市改造、历史街区、公共文化设施等。这种课内与课外互相呼应的办法,在本书也有较多的反映。

长按或扫描购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t/6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