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从国际
年7月14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由CCG主任王辉耀和CCG秘书长苗绿编著、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我向世界说中国》,并以“中国新叙事”为主题举办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路径及传播方式分享经验观点,共话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新模式。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指出,从“战略传播”角度来说,智库、民间“二轨外交”、人际传播的作用应该得到进一步加强。要把传统的以媒体为中心的外宣,升级到多主体、立体化,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 以下为史安斌发言全文: CCG在国家的外宣领域发挥了非常独特的作用。刚才好几位专家讲到,“5·31”讲话是个转折点,确实是,因为国际传播第一次被列入了政治局学习的议题,说明这个事情成为了国家战略。我们现在确实处于对外传播的困局。在年以后,国家一直在推进这个事情,提出一个模式:1+6+N,打造一个旗舰媒体,像CNN、BBC、今日俄罗斯这样的六家中央媒体,比如人民日报,原来大家都不认为是外宣媒体,现在也划入外宣媒体的范围。 后来又提出来“N”,就是要把方方面面加入,比如中餐馆的全球国际传播项目,在吃中餐的时候,有个大屏播放中国的宣传片。这些在实践上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刚才王主任提到皮尤研究中心的数字,但有个调查国际上宣传比较少,即在国际记者联盟(IFJ)今年发了一个报告,在对56个国家的访谈当中发现,这些国家对华的正面报道都在增加,将近一半以上的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正面报道是增加的,但正面的报道能不能转化为正面的认知,这个关联性没有被大家进一步认识到。 过去,我们比较倚重的还是传统的媒体,就是大众传播作为中心,我们在媒体上做了非常大的投入。这样的方式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碰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是整个国际形势起了变化;二是我们的媒体基本上都被列为所谓的先是“外国代理人”,然后是“外国使团”,我们主要的社交媒体都被标注为“state-affiliatedmedia”即“国家控制的媒体”。 我交代这个背景就显示出CCG这条民间外交或者新的路径符合总书记“5·31”讲话精神。我个人对总书记讲话印象比较深的是“战略传播”,加强顶层设计和研究布局,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战略传播”第一次在领导人讲话当中出现,虽然在学界已经说了好几年。这一概念来源于美国的strategy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x/10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一周要闻重庆大学7月第四周新闻回顾
- 下一篇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教师招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