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花号船上的乘客被美国人视为先祖。

年,为了纪念最初航行周年,IBM建造了一艘新“五月花”号AI船,借助人工智能,这艘船将按照原路线完成英里旅程。

如果有时光机存在,进行一次五月花号乘客的招募,相信会有很多人来报名。但是一旦人们了解到五月花号的真实经历,大多数人会失去勇气。

五月花号的航行既是一次宗教性的移民行为,也是一次风险性的经济行为。五月花号上的乘客并非自费旅行,而是有人买单的。

五月花号移民的出资人是英国商人。他们出资在于高利润的诱惑。这个高利润是来自毛皮的交易,主要是河狸皮的交易。而欧洲的皮毛时尚的风行,则是皮毛交易兴旺的基础。

自中世纪开始,欧洲的皮毛的需求和交易都渐趋旺盛。欧洲人认为:“在所有的奢侈性装饰品中,没有什么比毛皮更光鲜,更大方,更珍贵的了。”而伴随着欧洲经济的发展,在市民阶层中也涌现出许多富人,崇尚毛皮不再局限于皇族、贵族,毛皮的市场变得更加广大。

在皮毛时尚中,追捧河狸毡帽显得亮眼。至于河狸毡帽是啥模样,回忆一下电影中的英国绅士,就是福尔摩斯那样的,估计能知道个大概了。美国历史学家沃尔特·奥莫拉的话说:“拥有一件上好的海狸皮制品是一名男人或女人上流社会地位的证明”。这一河狸毡帽的时尚始于16世纪末,持续了年。

欧洲的毛皮交易除了内循环之外,主要是从俄罗斯进口。而在欧洲毛皮资源耗竭,俄罗斯又供应不足的时候,欧洲人发现了盛产野生动物的北美洲。

欧洲人用当时的工业品换取北美印第安人的皮毛。双方都认为自己用不值钱的东西换回来很宝贵的东西,所以大家都感到满意。回味起来,这实际上是前工业化社会和原始社会之间的贸易。

高利润不仅驱使了私人冒险家,也带动了国家之间的竞争。17世纪前期,法国人占了主导。18世纪,英国逐渐取代了法国的地位。荷兰始终积极参与其中。那位发现哈德孙河的航海家亨利·哈德孙就是受雇于荷兰人的。

五月花号的乘客刚开始也是被荷兰商人招募的。后来因故作罢。才转为受雇于英国人。

英国的出资人并不象今天的风投公司那样慷慨。他们小气、胆怯。给出的商业条件苛刻,提供的航海环境也很残酷。殖民者在新大陆的工作状态基本和契约型奴隶无异。为了偿还出资者的债务,移民者需要在新大陆为殖民公司免费工作七年。

五月花号的移民者命途多艰。旅途中经历了多次狂风巨浪,上岸后又面临险恶的生存环境。人登陆,其中的一半人没能熬过第一个冬天。

预期中的皮毛交易在短期内也成泡影。登陆地是普利茅斯基本是一个无人又无毛皮的地方。因瘟爆发,这里的印第安人几乎灭绝。而且当地也不产河狸。移民者需要深入异地探寻交易的机会。但出资者甚至也没有向他们提供用于交易的物品。起初他们不得不先种植玉米,以维持生存,然后用不多的余粮作来换取皮毛。五月花号移民者初到北美时的真实状况就是这样的。

五月花号靠岸之后的很久之后,英国人赶跑了荷兰人、法国人。随后是美国独立。建国之后,围绕毛皮的活动依然开展了很长的时间,如美国的领土西扩、美国和中国的贸易。

毛皮交易让人想起一句比较俗气的话,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一个有活力的经济系统可能需要有两个子系统。一个子系统满足生存循环,另一个子系统满足发展循环。后者往往是围绕着某种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来展开的。

皮毛在那个阶段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撩动着人们的神经,召唤了无数的冒险者,成就了许多开创者,也重塑了世界的格局。

但是,因为可以猜想的原因,皮毛交易对历史的影响被刻意的冷处理了。

参考文献:

《帝国和皮毛、财富:美国皮毛交易的史诗》

(美)埃里克杰多林-著冯璇-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j/8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