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饮食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这是一张于年12月5日刊登在美国报纸头版头条上的照片。

照片里的人们,手里拿着酒瓶子,脸上洋溢着笑容,大家一起举瓶,高兴得像一群孩子。

从照片的内容来看,这像是一场朋友间的派对,又或者是在为他们的球队获得冠军而庆祝。

答案其实都不是,他们聚在一起,是为了庆祝一件事,一件让全美国上下都沸腾的事:废除“禁酒令”。

这场聚会的主角,就是他们手上的酒瓶子。

从这一天开始,他们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喝酒了。

为了这一天,他们足足等了14年。

时间来到14年前的年1月16日,美国颁布宪法第18次修正案。

根据这项法律规定:

1、凡是制造、售卖乃至于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皆属违法。

2、自己在家里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则属违法,最高可被罚款美元及监禁半年。

3、21岁以上的人才能买到酒,并需要出示年龄证明,而且只能到限定的地方购买。

禁酒法案生效前一天,道路上的运酒车络绎不绝,人们都赶着时间把酒运回家里收藏。

到了晚上,街道上空无一人,原来人们都聚在家里或其他公众场合举行最后一次合法的“借别酒会”。

一位参议员在晚餐会上举杯说:“今天晚上是美国人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前夜。”这番话引来了阵阵热烈掌声。

法案从年1月17日零点开始实施,截止到年12月6日,这就是美国历史上长达14年之久的“禁酒时期”。

这是一条非常严厉的法案,涉及到全美上下每个人的利益,时至今日,都还在对美国产生影响。

那为什么一直在宣扬自由平等,号称自己是灯塔国的美国,会颁布这么一条匪夷所思的法案呢?

其实,颁布这个“禁酒令”并不是美国高层拍脑袋的结果,而是综合当时的社会情况下颁布的。

它关系到美国的宗教、政治、社会文化等等众多因素。

简单来说,这是一次由宗教背景、女权主义运动和排外浪潮共同推动下的,为了解决高犯罪率、家庭暴力、移民矛盾等等社会问题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战争。

在这些因素的驱使下,长期以来,美国舆论界就强烈主张禁酒。普遍认为禁酒能推动美国的社会进步,所以就催生了这么奇葩的法案。

首先,“禁酒令”推行的强大力量,是来自是美国的宗教背景——美国的清教徒。

年,一艘载有名乘客的“五月花号”(Mayflower)货轮,由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前往今天美国的马萨诸塞州。

在这名乘客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欧洲受到迫害的清教徒。

这批人在旅途中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成为了美国未来《独立宣言》的蓝本,也成了美国的立国之本,而清教文化,也就成了美国的文化之源。

而清教徒有自己的清规戒律,反对奢华纵欲,主张勤俭忍耐。

他们认为酒是“万恶之源”,饮酒伤身,醉酒闹事,酒后冲动……

这些都和酒有关,所以他们有一万个理由禁酒,他们是美国推行禁酒法案的最主要力量。

其次是美国女权运动的兴起,在年以前,美国女性是没有投票权的。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通过了第14次宪法修正案,赋予了黑人同白人一样的投票权,这意味着废奴运动的全面胜利,而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中,女性群体起到了主力作用。

同样地,美国的女性也希望争取到自己的权利。

而“禁酒”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你想啊,谁喜欢喝酒?无疑大多是男性。喝了酒后的男性,谁最反感?无疑大多数是女性。

她们强调,酗酒是造成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她们主张禁酒改变男性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是为了使得女性可以在家庭里拥有与丈夫平等的地位。

所以美国女性也在积极地加入到“禁酒”的行列之中,成为了“禁酒令”推行的主要力量。

就在“禁酒令”颁布的8个月后,美国通过了宪法第19次修正案:美国女性获得了投票权。

第三则是排外浪潮兴起

20世纪初的美国通过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无论是GDP还是综合国力,都已经大大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移民的涌入和文化冲击带来的社会矛盾。

黑人、犹太人,以及包括亚洲人在内的外来移民,在美国街头开起了大小酒馆、娱乐场所,这些人普遍收入低微、素质低下,白人清教徒感到传统文化受到冲击,认为他们是社会问题的主要来源。

作为传统的美国白人,特别是清教徒,始终有一种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可取代的优越感。

所以他们认为要通过“禁酒”来捍卫自己的高高在上的文化地位。

那么长达14年的美国“禁酒”,效果究竟如何呢?

有数据统计显示:禁酒期间的美国酒类消费量,比禁酒前提高了50%。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

这可能就和“偷的比买的香”的道理差不多吧。

而且,美国的“禁酒法案”明显存在一条漏洞:禁止销售含酒精的饮料,却并不禁止贩卖酿酒的原料。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禁酒期间,市面上出现了很多打擦边球的产品。

有一种叫"VineGlo"的产品,其实它一种经调配的浓缩葡萄汁,承诺三十天后可自行发酵成葡萄酒。

还有一种叫"葡萄砖":像VineGlo一样,也是一种葡萄酒原料,以葡萄干加酵母的包装形式出售。

生产商往往会在包装上附加这样的"贴心提示":如果您不小心把这些东西加入到一加仑水中并置于密封罐中,那么要当心,它在二十天后可能会变成葡萄酒!

刚才说到的这些产品,都还算是有良心的替代品,虽然它不算严格意义上的酒,但至少在解馋的同时,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当时的美国地下市场上开始出现大批用工业酒精制作的劣质酒,有一个叫牙买加生姜的医疗偏方,使用者称之为“杰克”,它有非常高的酒精含量。

有些无良店家便将“杰克”掺入工业用可塑剂,结果导致很多饮用的人足部和手部瘫痪,最终造成大批人四肢麻痹,大脑不可逆受损甚至直接中毒死亡。

禁酒不仅对美国酒类市场造成了灾难式的影响,还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

最大的社会问题就是美国黑社会的崛起和政府部门的腐败。

如果一个社会急需的商品在正规市场上买不到,那么黑市交易必然会兴起。

在禁酒期间,酒类走私和地下交易,成了一笔一本万利的生意,从而促使大量的黑帮开始从事地下的私酒酿制生意。

发展到后来,黑帮从酿酒,运输,贩卖,已经形成了“一条龙”产业,黑帮之间为了利益的火拼也开始层出不穷。

黑社会的迅速扩张,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黑社会开始用金钱逐步侵蚀司法系统,司法队伍中和黑社会混在一起的人越来越多,不仅仅是满足自己的饮酒欲望,还开始收取保护费,提供保护伞,实现“警贩一家”

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主角莱昂纳多饰演的原型,就是靠贩卖私酒发家的。

本来想通过禁酒提升美国国民的健康水平,结果却导致了很多人因为劣质酒而对身体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

本来想通过禁酒来减少社会的负面问题,没想到造成了更多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看来,禁酒令到了执行不下去的时候了。

于是,在年,有一位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总统竞选人,把“废除禁酒令”也放进了他的竞选纲领,表示如果当选美国总统,一定要废除这项法案。

后面罗斯福当选了美国总统,也践行了他的诺言。

年12月5日,在施行长达14年之久的美国禁酒令走向了寿终正寝。

陆小蛮

赞赏,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p/8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