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dandGoldBritai
找工作就来预备干部项目管理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sbkidsco.com/fengshang/chaoliu/985.html 对于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塑造现代社会的四百年历史,作为外交政策智囊,是如何叙述和总结的?老??续之,以飨各位。(注:以下红字部分为书中的精华摘录) 这本书提出了五个问题和一个总结。 (上篇介绍了问题一:英美人给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带来了什么?) 本篇先说书中总结:现代世界历史先由英国引领,然后,美国顺此引领,在军事、外交和经济战略上成为世界强国。英美不仅在战争中获胜,还改变了世界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使新型社会得以形成。书中对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世界的一些主要特征做了描述。 书中分析认为,英语世界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英美文化同根,在发展和驾驭资本主义,以及后期发力时,由于这种文化本身就具有自由市场形式特色,对于资本主义带来的压力、不确定性和不平等性,其应付自如的能力独一无二。这让他们感觉自己犹如有某种“进步”能力在手,特别是在创造能令资本主义迅速成长的良好机制和社会气氛方面,对英美社会企业和技术的发展也尤为有利。 英语国家一直身处全球技术进步的前沿。他们有深入灵活的金融市场,以和平创造了更多的繁荣,并允许政府挖掘社会财富,从而能在战争中更有效力。当冒险进入全球市场和其他国家,以及与那些往往在技术先进性、资金充裕性和管理娴熟性方面略逊一筹的对手竞争时,充满活力和从据守前沿经济中诞生发展出的伟大商业企业享有巨大优势。他们在对世界海洋版图的控制中,也包含了适应性的治理活动(lawandorder),通过进行灵活的贸易,并把对手之争比作与撒旦的“正义战争”,他们获得了远远不断的财富。 问题二:为何英美人在形塑世界秩序的军事、经济和政治对抗中获胜? 虽然“世界”这个词在历史书中频繁出现,但不同的地域、时代,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英语中的“world”,其原意是“生活的舞台”,由其引申的“世界”是一个扩大了的“生活的舞台”。(那不妨也想一下,我们中文的“世界”,引申含义是不是扩大了的“家”呢?) 让我们换一个视角,将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放在一起进行俯瞰,世界将分为面积大致相同的三个“舞台”: “WorldI”=欧亚大陆、北非与印度洋; “WorldII”=哥伦布探险后发现的南北美洲大陆与大西洋; “WorldIII”=麦哲伦航海以后至18世纪之间发现的大洋洲与太平洋。 纵观历史,如果没有贸易与开放,再凶悍的族群也会渐渐消逝,最终只会偏居一隅,守着封闭的“家”。而英语国家的“海权”争霸战略,使世界从“单一世界”转变成“海上航线”连接下的复合世界。 8世纪中叶后,伊斯兰商人和宋元时期的中国商人进行贸易活动的范围仅限于“StageI”内部。而发源于欧洲的大航海时代,首尝由西向东的“海上航线”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拓了大西洋与太平洋的广阔海域,为由“WorldI”、“WorldII”以及“WorldIII”所组成的现代世界提供了形成基础。 大航海时代开始后的几百年间,“II”与“III”各自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近现代史也可以看作是“II”与“III”成长为稳定世界,并对“I”造成冲击的时代。 下图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里所说的地缘概念:海陆争霸一步步从I推进到II再推进到III.海权国家对陆权国家渐渐占据了上风,成为新旧日不落帝国 ? OK,世界舞台出现了新型社会和新型权力。一个开放、充满活力的资本主义社会在金融、科技、市场和通信方面促发着创新。在世界贸易中,这种创新给予开放社会巨大的优势,以这种方式获得的财富为抵御当时最强大、最有对抗力的帝国军事权力提供了基础。开放社会、世界贸易和世界权力,这一系列基本形式是海权国王们的权力秘密,是过去四百年历史的主要驱动力。 北美独立战争之前,年—年,荷兰人主导了试验和开拓时期;年—年,英法对抗日渐强烈;年—年,英、法两大阵营激烈对抗,衰衰的西班牙加入法国阵营,而走下坡的荷兰则依附于英国,最终英国空前强盛,并称霸于东、西方。 英国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成型—依靠并践行“海权”+“自由贸易”+“均势”的战略,从“小甜甜”逐渐变成“牛夫人”。牛夫人随后又从斗牛士,马车夫和高卢雄鸡的缠斗中抽出身来,留他们这些没有践行海权战略的陆权国家内斗不休,使他们在欧洲范围内不断上演互相牵制——联合——反目的戏码,并渐渐丧失了海外殖民地。后来崛起的北极熊与牧羊犬也被这种均势和分化战略一次次击败。 盎格鲁撒克逊国家依靠胜利,在一次次战斗结束时,不断攫取对方在worldII中的利益,进行自身的发展建设。 书中大量描绘了world在I,II,III地,法国与英国的对抗,但看上去并不波澜壮阔,个人反倒感觉有些如隔壁老王般揶揄。不过,法国虽然有启蒙运动,大革命以及拿破仑赫赫战功的高光业绩,也实是没有天命,总在不得已情况下先胜后衰,赢战斗,输战略。其实,陆权国家并非不想努力获取海权,但他们要越过的第一道门槛就是自己的邻居们!法国的路易(十四那样的),拿破仑(第一代那样的),普鲁士的威廉II,德意志的希特勒,都想先统一欧洲大陆,再用贸易封锁来搞垮“牛夫人”和“牛仔”,但完成一统的欧陆站和世界战的幻想,不过一枕黄粱。英美的强力反击与均势策略,海洋系统自身特有的韧性与弹性,让这些陆权国家总是事与愿违。 “牛夫人”后来生出个叛逆牛仔,对他的管束过于严厉。牛仔造反之余,也靠着海权战略,击败了亲妈,成功地另立门户,并分家成功,还通过两次世界大战,打拼出一份更大的家业。牛仔后来与龙建交,III终于被联通一贯,牛仔的世界拼图已近完成。但如今的“剧场里”,一切运作可是越都以演员为正角儿说了算哦,那么今后的世界? 有一个人总结了英国的成功战略,也提出了美国新的成长战略,他是海军大学教官、上校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这部著作中提出以“第三世界”为中心的新海洋时代已经到来,为美国指明了新的成长方向。介于本书引述了马汉的诸多著述,我们也深入看下马汉还有哪些见解。 马汉研究了荷兰与英国,得出了对殖民地进行统治,并在殖民地与本国之间进行海上贸易是财富源泉的结论。马汉非常重视由商船和海军组成的海洋力量(SeaPower),认为一个国家的国土地理条件、国土面积、人口、国民文化(海洋性与航海技术)、政府性质(征服海洋的战略)对海洋力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海洋力量包括海军实力、商船规模、港湾设施以及海图制作能力等综合实力。英国曾经的“日不落帝国”时代,就是由其当时强大的海洋力量所实现的。 马汉认为,占地表面积七成以上的海洋世界的统治权非常重要。只要能够在地球上建立起新的“海上航线”,就能够改变世界的历史。对“第三世界”的掌控成为美国的世界政策。 新海洋国家的主张,也影响到欧洲。德意志帝国的年轻皇帝威廉二世(—年在位)积极采用了马汉意见,组建起一支庞大的海军,向控制印度洋霸权的英国发起了挑战,并将“新航路政策”纳入德国的国家战略。很快地,英德之间展开海军军备竞赛,都建造了很多大型战舰,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是各参战国都倾尽全力的一次战争,结果使得英德两败俱伤。马汉的世界战略以一个意料之外的形式,进一步加快了欧洲的没落与美国的崛起。 “II”产出的廉价白银通过“海上航线”运往欧洲和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 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导致II的美洲人口骤减,II出现了黑人奴隶、欧洲移民以及混血。 19世纪之后涌入美利坚合众国的黑人奴隶和移民,构成了人种与民族混合的现代社会雏形。加勒比海的砂糖生产诞生了资本主义。大西洋兴盛的三角贸易促使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大投资随着海上贸易兴起...... 二战中,美日间进行的太平洋战争(—),实际是美日两国为了争夺在“第三世界”的霸权地位以及中国市场的支配权而进行的战争。两次世界大战将世界从英国霸权时代转移到美国霸权时代。胜利的美国在战后经济稳定发展,成功建立起一个大众消费的社会。大生产、大消费的潮流也在二战之后扩展到全世界,大量物资通过海洋相互交流。 美英世界拥有全球视野的回报,是前后成为日不落帝国。英语国家重视发展金融、信用、交通、消费、文化、信息甚至体育竞赛,在思想与制度创新上灵活主动、不遗余力。对简洁的偏好,让英语摒弃了复杂的规则,使这种被法国人鄙视的“下等”语言逐渐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将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 在创造了信用体系这一新兴事物后,英美货币成为世界货币,通过主导金融体系等种种手段收割III的羊毛。然而,如印巴和新加坡这类殖民地,在独立之后,对旧主怀念之情仍丝丝缕缕,总在不断追忆着曾经的殖民者所带来的法律与秩序体系的残留荣光,并没有认清作为海象的殖民者对原住民的看法:你们就是牡蛎。 回到书名GodandGold-Britain,AmericanandtheMakingoftheWorld,上帝给了盎格鲁撒克逊们某种环境,他们的性格也被这种环境塑造。他们把基督教新教的信仰与资本主义实践认作天命,这即是GodandGold-。 本书旁征博引,尤其每部分所引用的英美诗人磅礴又优雅的诗句,颇受欧美读者赞赏。 老??读至此时,不禁秉烛夜思:这完全不同的两类事物——思想、宗教和哲学,与工业化生产、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什么在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结合的如此之好?是源自哪些维度和为什么有这些维度?待续ing... RosemaryMary姐如果喜欢,你就拍拍赞,谢谢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p/9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澳洲国家内阁将每周举行两次会议,重回去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