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大数据的应用日趋深入。作为与数据资源紧密联系的工具学科,统计学对于实现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至关重要。经过近10年的创新探索与实践,云南大学统计学科探索形成“五化一体”的统计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懂数据、会分析、能落地”的创新统计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构建“五化一体”统计学人才培养模式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大数据时代,数据种类更为复杂,这要求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紧跟大数据发展潮流进行改革和创新。为此,云南大学统计学向以数据科学为导向的培育模式逐步转型,提出了“知识模块化、培养杂糅化、教学信息化、师资国际化、考核多元化”——五化一体的统计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大数据背景下“懂数据、会分析、能落地”的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

为深入实践“五化一体”教学培养模式,云南大学积极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平台、一流国际交流平台,优质实训平台;将“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特色教材与前沿理论、团队建设与平台建设、全面素质提升与个性化培养”深度融合;将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技术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在夯实统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实践教学适应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实现了“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单一课程教学向校内外全方位育人、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的转变,推进了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国际化、能力化。

“五化一体”培养模式的实践,让云南大学统计学近三年来在全省高校统计学专业综合评价中稳居第一,统计学专业获批首批国家一流专业,为云南大学统计学专业成为国际一流专业奠定基础。   

打造具有数据科学思维模式的“金课”

数据科学时代的统计学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特点,不仅需要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有数据定义、数据设计、数据分析的统计学理论知识。

为此,云南大学统计学专业利用国家建设“金课”、淘汰“水课”的契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即将统计学专业课程分为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某一领域知识,将“五化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使课程设计“杂”而有“主”,“糅”而不“乱”,同时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统计学人才的培养需求。

同时,云南大学统计学专业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紧密结合,实施考核多元化;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手段,转变传统教学中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强调学生的“学”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鼓励和指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成立研究小组,开展科学研究。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深度参与模式”,利用论文撰写、小组汇报、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最终实现“懂数据、会分析、能落地”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应用回归分析》这门“金课”为例,传统课程教学采用的“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案例+解题”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人才培养需求,因此,云南大学统计学学科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以及考核形式上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上,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譬如缺失数据回归建模,缺失数据模型的自变量选择等,既强调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基本理论的数学推导、基本方法的统计思想,更聚焦将统计学思维传授给学生。在教学模式上,大幅提升实验课程的课外教学比例;在考核方式上,利用理论考试和实验报告两种考核机制,结合大数据统计分析的特点,让学生从数据—问题—调查—数据—分析的全过程,加深对分析理论的理解。   

以优质学科资源涵育拔尖人才

为使云南大学统计学培养模式更加科学、实用,云南大学依托学校统计学科咨询委员会、国家留学基金委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以及与英国普利茅斯大学“3+1”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利用新的培养理念和方式,聚焦学科理论前沿,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资源共享的师生共生机制,将学科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

杨皓旭是云南大学级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在大学的学习中,由于云南大学统计学专业课程注重教学和科研、理论和实践的培养,在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中融入了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思维,让他的数据处理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科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云南省政府奖学金、云南省三好学生、云南大学年“大学生年度人物”等多项荣誉。

在年挑战杯竞赛过程中,唐年胜老师指导杨皓旭同学申报课题《基于WRN卷积神经网络的农业病害图像识别研究》,并把课题成果形成论文《Experimentalanalysisandevaluationofwideresidualnetworksbasedagriculturaldiseaseidentificationinsmartagriculturesystem》发表于SCI检索刊物《EURASIPJournalonWirelessCommunicationsandNetworking》卷1期,该刊物影响因子为1.。   

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谋发展

近几年来,云南大学统计学科共承担了7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79项、省级奖31项;在校生发表SCI论文90余篇,其中在JASA、JRSSB等国际统计学顶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优博、优硕8篇。

连续八年举办的“西部地区统计学青年教师培训”“全国统计学研究生暑期学校”,为全国高校院所培训了余名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和国际视野的研究生,输送了大量创新统计人才,得到国内外统计学界的认可。年,云南大学统计学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被评为云南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

下一步,云南大学将会从“高技术人才培养校企研深度合作”与“打造大数据平台‘育人空间’”等多个方面,继续完善统计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统计学科在智慧型数字时代的进程中大有可为。

云南网记者高艺萌通讯员吕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t/1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