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发家史英雄不问出处的跟班模范生
澳大利亚地处大洋洲,长期蜗居在南台一角,与世界主要大国相隔甚远,从防守角度上来看,其陆地疆域上有天然的大洋屏障,本应当是各种纷争的“置身度外者”。然而自一战以来,这个孤悬海外的新兴国家,几乎没有错过20世纪的任何一场 战争;虽然败多胜少,但其参与战争的积极性却从未减退,将其归入“好战”一族也不足为过。作为一个建国史仅有年的“年轻国家”,澳大利亚为何如此豪横?这个国家真的如同表面那般“儒雅随和”吗?本期就通过战争的角度,起底澳大利亚在大国之间左右腾挪的发家史。 澳大利亚夜景一、澳洲的发展雏形:英国是澳大利亚的“母国” 在17世纪以前,人们对孤悬南半球、四面临海的澳洲大陆还一无所知;彼时这里一片荒芜,地理环境相对闭塞,远离人类主文明区,只有当地土著活跃于草莽荒野之间,不懂文字与文化……可谓是真正的“孤悬一隅”。等到了17世纪早期,才慢慢有一些欧洲人对澳大利亚海岸线进行了航行探察,但他们并没有定居的念头,仅和当地人有过转瞬即逝的交流。 直至年,在士兵们的武装押送下,一艘来自英国的“囚犯舰队”漂洋过海地驶向澳洲,并将这里当作“替代北美关押囚犯”的“海外监狱”。就这样,这块遥远而荒凉、与世隔绝的化外之地,一时之间竟成了“社会渣滓”的第二故乡;而这批远离法律约束的流放犯,很快便在澳大利亚建立起 批定居点,开始了殖民之旅。 在之后的几十年间,英国总共向澳洲输送了近16万人的流放犯,直至年才彻底放弃‘流放政策’。尽管后来也有相当多的自由移民者来到这里,但整体来看,囚犯以及囚犯的后代仍占据一定比例,因此“一帮囚犯建立了澳大利亚”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到了19世纪50年代,“掘金潮”兴起,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来人口纷至沓来,其中不乏大量华裔工人……为了抢占资源,并严格控制有色人种数量,自诩血统‘纯洁高贵’的本土白人殖民者,还一度奉行极具强盗思维的“白澳政策”,而白澳的重点便是“排华”。 年,澳大利亚各殖民区改制为州,构成澳大利亚联邦。不过在当时,无论是当权政客、还是以英籍为主的普通移民,他们依然自诩为英国臣民,将澳大利亚当作不列颠帝国的一个海外领地;不仅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颇为依赖英国,甚至连当地口音都以英音为准。 基于与英国的这层“血缘关系”,在联邦成立前,澳大利亚就曾在一些局部军事战争中,为英国出了不少力,充分展露了他们“听命于人、受制于人”的悲哀。至此,澳大利亚便踏上了“效忠世界老大”的征途。 澳大利亚的发展雏形一、一战派兵赴欧参战:英雄不问出处的“帝国模范生” 而加里波利之战,就可谓是澳大利亚作为‘英国子民’,派兵远赴海外作战的典型案例。在年欧洲列强关系日趋紧张,战火即将燃起之际,澳大利亚便率先承诺将为英国“效忠”:无论发生了什么,澳大利亚都是帝国的一分子,将完全忠于英国。在8月4日英国正式对德宣战后,澳大利亚便自动站入英国阵营中,积极招募远征军奔赴欧洲、近东作战,将战舰连同海军士兵,悉数交由英国海军调用。 彼时,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提出“攻占达达尼尔海峡”的计划,意图直捣德国盟友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一举解决土耳其的威胁。而澳新两国则紧随英国参战,与原本无怨无仇的土耳其干上了。年4月25日,澳新军团在加里波利半岛实施登陆,加里波利登陆战正式打响;由于轻敌以及在地形预测上犯有严重失误,军队刚一上岸,便旋即遭到敌军的重火力攻击,很快便陷入不可挽回的僵局……八个月后不得不全线撤退,一战中 的海上登陆战就此宣告失败。 除了加里波利之战外,在一战时期的其他欧洲战场西线阵地中,也经常能看到澳大利亚的身影,譬如索姆河战役、伊普尔战役、帕斯什达勒战役等。而在整个一战期间,澳大利亚派出的总兵力高达32万人,其中阵亡者将近六万人,而当时整个澳洲的人口总数也仅有五百余万!真可谓损兵折将、代价惨痛,也算是实现了为不列颠帝国‘倾举国之力效忠’的诺言。虽然这其中,澳大利亚大多都是作为“仆从军”出征,但其保卫“母国”时的卖力效忠、以及在战场上无畏的战斗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赢得了声誉和地位。 年一战结束后,德属新几内亚成为国际联盟的托管地,于年交由澳大利亚托管。同时英国国力在一战后元气大伤,到了年,英国不得不通过法案,让澳大利亚获得内政外交的独立自主权,使其成为英联邦内的一个独立国家。 一战期间二、二战随英参战:被“母国”漠视,成美国忠实“小跟班” 年二战爆发后,澳大利亚再次紧随英国步调,增派部队至北非、地中海、东南亚一带,协同英军作战,直至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彼时野心勃勃的日本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在亚太地区展开疯狂扩张;而远东的英国却一筹莫展,溃不成军,美军亦是屡屡受挫。在目睹两艘英国主力战舰在马来海域,被日军航空兵击沉;以及号称“不落城堡”的新加坡,在一周内便被日本的远东之矛轻易拿下后,澳大利亚国内陷入恐慌之中,感受到迫在眉睫的威胁。 在新加坡失守的第4天,日本的炮火便打到了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防御空虚的新几内亚诸港也旋即被攻占;更雪上加霜的是,彼时澳大利亚最“ ”的师作战力量,大多都在增援英国。形势很明显,门户大开的澳大利亚根本无力抵御日本入侵,此时他们需要“母国”的支援。但当澳大利亚向英国寻求军事庇护、请求调遣救援军以求自卫时,却遭到了推三阻四般的拒绝……自顾不暇的英国根本没心思、也没功夫去管“小老弟”的安危。而最终在关键时刻赶来施以援手的,竟然是美国!对比之下,澳大利亚人心中的愤懑和悲凉可想而知,在他们看来,正因英国的软弱和淡漠,才使澳大利亚在面对日本进攻时,感到孤立无援。 而二战结束后,虽然澳大利亚作为战胜国,其国际地位有所提升,但整体国力终归有限;且当时“日不落帝国”已日暮西山,再也无法称雄于世界,也根本无力再保卫澳大利亚的安全问题。秉着“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态,也出于“国家至上”的现实主义原则,澳大利亚不得不着眼于眼前和未来,再寻求一位新的“外交战略伙伴”。那选谁呢?美国作为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头号大国,无疑成为澳大利亚的依附对象。同时,澳大利亚国民的心态亦发生重大改变:“大英帝国臣民”的身份认同,彻底被“澳大利亚联邦公民”所取代。 澳大利亚士兵此后,澳大利亚就成了美国的“忠诚小弟”。在政治上,毫不犹豫地在冷战中站在美国阵营;在经济上,则于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中,加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并用“澳大利亚元”,将旧的货币单位“澳大利亚镑”所取代。在军事上,更是“一边倒”地跟着美国“南征北战”,先后参与过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 等诸多战事;无论这些战事和自己有无国家利益冲突、能否得到预期收益,澳大利益都毫不犹豫地出钱又出兵,一场又一场,不遗余力,率性而为。 而在澳大利亚参加过的所有战争中, 和越南战争的争议 。年 爆发,为了响应美国号召,澳大利亚率先派出“陆海空”三军,开赴朝鲜半岛,出兵人数居“联合国军”第五;但最终在中朝军队的联合打击下,澳大利亚损失惨重,称其被揍了个鼻青脸肿并不为过。但它并未吸取 中的惨痛教训,反而更加配合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行动,心甘情愿当美国纵横捭阖的“马前卒”。 随着年美国全面介入越南战争,澳亦步亦趋,从年起,便不断向越南派遣作战部队,先后派兵4万余人参战,人数比 暴增40多倍!最终澳方共有数千人伤亡,可谓又麻木不仁地给美国当了次“炮灰”。可见,作为美国的忠实追随者,澳大利亚称得上其中最卖力、铁杆的一位了……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倘若一昧的为虎作伥,最终可能进退失据,甚至满盘皆输。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t/13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洪堡诞辰250周年第二位哥伦布的南美
- 下一篇文章: 欧洲最能打,最善谋的大英帝国为何最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