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4001582233.114.qq.com/
年11月2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学十周年校庆重点文化活动“科技·人文·未来——大学校园雕塑邀请展”开幕式在南科大大榕树广场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南科大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潘鲁生,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科大文化艺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吴为山,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强,深圳市设计与艺术联盟主席、南科大理事会理事任克雷,著名雕塑艺术家乔红;南科大党委书记郭雨蓉,南方科技大学原校长陈十一院士等出席活动。活动由我校党委副书记李凤亮主持。

科技·人文·未来——大学校园雕塑邀请展开幕式

开幕式展览由南科大与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联合举办,吴为山担任学术总主持,分为“文化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美育精神”四个主题。来自20个国家的余件雕塑艺术展品将在南科大校园展出40天,为师生构建精神栖息的文化场域。郭雨蓉致辞郭雨蓉致辞。她表示,南科大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快速成长起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建校十年来,不仅大力推动人才培养、科研、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建设发展,也一直有目标、有思路、有途径地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此次雕塑邀请展是南科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全新探索,也是推动科技、文化、艺术有机融合的创新实践。南科大将以此次雕塑展为重要契机,深入探索国家级社会团体与高校资源深度整合、资源共享的新路径,进一步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与社会共建共创文化育人新模式。同时,南科大还将汇聚更多艺术、设计资源,不断传递南科文化强音,为深圳打造国际文化创新创意先锋城市贡献力量。潘鲁生致辞潘鲁生致辞。他对雕塑展开幕表示祝贺,并表示,雕塑是文化的象征、历史的纪念、思想的表达和艺术之美的诠释。此次展览有助于提升南科大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美育再上新台阶,期待这些作品能与广大青年学子发挥交流共鸣、陶冶情操的作用。南科大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开展了一系列美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具有文化自信、富有民族情怀和时代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吴为山致辞吴为山致辞。他充分肯定南科大建校十年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指出此次雕塑邀请展也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南科大建校十周年献礼。他分享办展初衷,介绍了部分展出的雕塑,希望以此次展览为契机,为学校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贡献力量。他勉励南科学子以艺术与文化涵养精神,培养自己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在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南科大收获更大的成长。捐赠艺术画册开幕式上,中国美术馆向南科大赠送馆内珍存的88本大型艺术画册。该批画册是中国美术馆近年举办的重要大展的成果见证,以及馆藏最重要的美术家的精品力作。吴为山代表中国美术馆赠送画册,郭雨蓉代表南科大接受捐赠。中国美术馆研究部负责人邵晓峰、南科大图书馆馆长鄂鹤年共同见证。李凤亮主持潘鲁生、吴为山、王强、郭雨蓉、陈十一、任克雷、乔红共同浇筑彩沙,点亮“科技·人文·未来——大学校园雕塑邀请展”主题。与会嘉宾参观展览学子参观展览仪式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展览及南科大校园。中国美术馆、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部分高校、文艺机构的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以及我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活动。据悉,本次作品陈列采用“星辰点阵式”布局形式,其中“文化精神”篇章着重展示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中外历史文化名人塑像,他们在不同领域里无私奉献,新益求新,为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精神”篇章着重展现雕塑家眼中的科学家形象,雕塑家通过科学技术、先进设备已经新型材料创造出的艺术形象;“创新精神”篇章着重在校园环境中营造一个多元文化相融相生、跨越时空对话的场景;“美育精神”篇章意在突出雕塑的材料之美、形式之美,通过雕塑艺术弘扬新时代美育精神,以美立德,以美育人,以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共筑牢文化自信。开幕式前,“科技·人文·未来——大学校园雕塑邀请展”研讨会在南科大琳恩图书馆二楼学习书坊举行,与会嘉宾分别以“雕塑与美育”“雕塑与科技”“雕塑与人文校园”为议题,开展了研讨交流。李凤亮在研讨会致辞,介绍了南科大在创新美育工作方面的相关情况。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报道

科技·人文·未来——大学校园雕塑邀请展

展览由四个篇章组成

01

文化精神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承载着民族发展的血脉,是构筑民族精神的基石。文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人生命题,为人民立传,为时代塑像。为文化名人塑像的重点在于“塑什么人”,本次活动的学术总主持吴为山认为,他们必然是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做出杰出贡献,并被历史和人民铭记的人,他们是屹立在人类历史中一座座文化丰碑。“文化精神”篇章着重展示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中外文化名人塑像,旨在以文铸魂,通过雕塑艺术传播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吴为山(特邀)

《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

鲍海宁《胸有诗书——为毛苌造像》(左)

柳青《无人售票24》(右)

李永康《孤鸟》(左)

马文甲《人生四境界——冯友兰》(右)

02

科学精神

“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科学是求真的探索实践,艺术是求美的创造实践。不管在社会发展初级阶段,还是日新月异的当下,人类追求真善美的脚步从来没有一刻停留,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外太空的星际浩瀚,或者人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世界,都蕴含着类似科学的探索精神。“科学精神”篇章,我们特邀享誉国际的雕塑家吴为山等艺术家的雕塑精品,向观者展现雕塑家眼中的科学家形象,雕塑家通过科学技术、先进设备已经新型材料创造出的艺术形象。

刘松

《开普勒》

03

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纵观人类历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飞跃,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始终离不开创新。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只有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创新基础上,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然,创新还离不开文化交流,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创新。为此,“创新精神”篇章特邀十余位国际知名雕塑家作品参与,与国内中青年雕塑家作品同台亮相,营造一个多元文化相融相生、跨越时空对话的场景。在这些作品中,雕塑家对不同材料的理解、塑造技法的运用以及形式语言的创造,往往让我们耳目一新。

马辉《水之源》(左)

马克西姆·皮亚特鲁(白俄罗斯)《对立·蝴蝶》(右)

伊尔克·亚迪姆奇(土耳其)《神秘的根源》(左)

莉莉娅·波波尼科娃(保加利亚)《雨》(右)

冯国豪《争锋》(左)

维克托·科帕奇(白俄罗斯)《神话之路》(右)

04

美育精神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传授审美观念与审美经验的教育形式,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雕塑艺术的造型性、物质性与公共性,使它明显有别于传统国画、书法、油画等艺术形式,它可以立于室内,也可以展于公共空间;青铜、铁质、木质、石质等不同材质,经过雕塑家的精雕细琢,为观者创造出超越物质性的审美愉悦。“美育精神”篇章主要展示那些突出雕塑材料之美、形式之美的雕塑作品,意在通过雕塑之美弘扬新时代美育精神,以美立德,以美育人,以美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共筑牢文化自信。

彭汉钦《彩风》(左)

粟技科《滥竽充数》(右)

更多展品

滕文金

《奋牛》

尚荣《艺舟扬四海》(左)

任艳明《不负韶华》(右)

傅礼城《丝路驼铃》(左)

戚洪岩《八段锦》(右)

闫松岭《葛稚川移居图》(左)

李军《放飞梦想》(右)

袁超超《太平乐》

展览将持续至年1月10日

欢迎大家前往观展

---南方科技大学---

新媒体中心

新闻中心

采写:吴一敏

编辑:劳湘雯

摄影:苏佳慧张晓燕杨宇轩

值班编辑:程雯璟杨奂彦

欢迎投稿、建议:

weixin

sustech.edu.cn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t/7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