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建设课程安排

年3月26至30日

(课程联系人:张俊娜)

课程目标

帮助同学们——

l拥有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视野

l提高对于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认识

l了解如何开展面向乡村建设实践的经济学研究

l与专家交流,学习专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l了解乡村建设的行动路径,为将来就业提供思路

任课老师

n温铁军(福建农林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

nSatishKumar萨提斯-库玛(普利茅斯大学舒马赫学院创始人)

nJamesGraham杰姆斯·格雷厄姆(普利茅斯大学舒马赫学院教授、艺术家)

n周立(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n仝志辉(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n罗加铃(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n刘丰波(福建农林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n郝冠辉(沃土工坊创办人)

时间

任课老师

内容

地点

3月26日

上午

-4节8:00-:35

周立

三年困难时期调研(年至今,对话林毅夫,经济学认识论危机及重建)

生物楼50

下午

6-9节

2:00-4:20

周立

资金互助调研(年至今,实践历史的参与和推进,实践经济学的社会价值-)

生物楼50

3月27日

上午

-4节8:00-:35

郝冠辉

生态文明战略下的有机农业发展

生物楼50

下午2:00-5:00

温铁军;

SatishKumar

、专家对谈

2、专题发言:生态文明战略下的思考:土壤、灵魂和社会的关系

3、SatishKumar新书介绍

福州三坊七巷文儒坊K5无用空间哲思书店

3月28日

上午

-4节8:00-:35

周立

一家两制调研(年至今,实践历史的参与和推进,实践经济学的社会价值-2)

生物楼50

下午

6-9节

2:00-4:20

周立

印度农村调研(,三只手的舞蹈,认识框架如何形成和深化)

生物楼50

3月29日

上午

-4节8:00-:35

仝志辉

乡村治理专题

生物楼50

下午

6-9节

2:00-4:20

仝志辉

乡村治理专题2

生物楼50

3月30日

上午

-4节8:00-:35

刘丰波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生物楼50

下午

6-9节

2:00-4:20

罗加铃

一带一路视角下的乡村振兴

生物楼50

授课老师简介(按讲课顺序):

周立

个人信息: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原农业经济系)教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和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国情分析、中国农村现代化、中国金融发展与农村金融、金融工程与衍生工具。

学术兼职: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20-年);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审专家组成员(20-年);

《银行家》农村金融栏目主编(年至今);

中国银行家研究中心研究员(年至今);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特邀研究员(年至今);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IATP)访问学者(年8-9月);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访问学者(年9月-年9月);

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常务副主编(-年);

法国社会科学基金会(MSH)访问学者(年-3月);

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年0-月);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法国社会科学基金会(MSH)访问学者(年4-7月);

《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执行编辑(-年);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每周学术沙龙主持人(-年)。

教学情况:

开设课程:《国情研究》、《农村金融学》、《现代化研究》、《农村发展概论》、《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期权与衍生证券》)、《中国发展理论与实践》等。

专题讲座:近几年,在中央党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以及北京市等地方政府,做如下专题讲座:《四个全面——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城乡一体化与新型城镇化》、《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农村金融体系与市场开发》等。

科研情况:

近些年,在《金融研究》、《世界经济》、Modernchina、ChinaandWorldEconomy、《财贸经济》、《经济导报周刊》(香港)、《现代保险》(台湾)、《中国乡村研究》、《当代中国研究》(美国)等学术期刊,以及哈佛大学、巴黎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香港中文大学、浸会大学、亚洲研究网络(APRN,马尼拉)、乐施会(香港,OxfamHK)等学术会议,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中国人民银行等决策咨询会议上,发表论文0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5部,主编或参与其他著作0余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3项;分主持国家工程项目2项,2工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3项;另主持北京社科基金、中国博士点基金、中国人民银行等课题0余项。

本次课程大纲:

以4次调研,说明实践基础上的经济研究,如何开展。

开篇:以实践经济学,对应理论经济学。而非以应用经济学,对应理论经济学。实践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索,意图建立实践研究的三维坐标:实践感、历史感、道德感。

四次课程内容:

.三年困难时期调研(年至今,对话林毅夫,经济学认识论危机及重建);

2.资金互助调研(年至今,实践历史的参与和推进,实践经济学的社会价值-);

3.一家两制调研(年至今,实践历史的参与和推进,实践经济学的社会价值-2);

4.印度农村调研(,三只手的舞蹈,认识框架如何形成和深化)。

总结:面向中国社会实践进行经济学研究,努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沃土工坊郝冠辉

江湖人称“小郝”,低调到连个完整的影像资料都很难找到,然而但凡在生态农业圈,没人不知道他或他创立的“沃土工坊”。

从团购一包稻鸭米,到帮助几十位返乡青年解决生态农产品销售的难题,支持转型有机种植的土地近万亩,他负责的沃土工坊是国内最大的小农生态农产品销售平台之一。

从0成本的口碑营销,到营业额突破一千万,他让上万名消费者的食物安全找到了出口。

而现在,他想带动国内农业的系统性升级,成立了一个非营利机构“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更打算建一座农耕学校,培养更多综合性的新农人。

小农卖不出去,那就帮忙“包销”

大学毕业后,郝冠辉在一个推动农村社区和生态发展的机构工作。在那三年的实习期间,他发现有越来越多类似的机构做着相似的工作,也有从事生态农业的小农涌现出来。那时的机构主要工作是给农户推广生态技术有多好,结果真的有人用生态方式种出来,却卖不掉。

于是郝冠辉加入了沃土工坊,并把它变成帮助农友“活下去”的第一站。在他的定义里,沃土工坊是连接消费者与生态小农的中介,他们一边帮助生态小农改善种植方式,一边想办法把他们的收成与其背后的意义推广出去

沃土工坊要做的是农民的朋友而不是农民的老板,郝冠辉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小农户种出来东西卖不掉,我们就想办法帮他们卖。”

沃土工坊会对同一个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做一个评估计划,只有当一个生产者的产品都能卖得掉,才会和新的生产者下订单。就这样,刚开始的两年,沃土工坊用了70平米的仓库只帮农户卖生态米,而现在沃土工坊和上百位满足“沃土生态种植5原则”的生产者签订了采购协议,这其中不乏有已经成为生态圈中流砥柱的农人。

沃土工坊生态种植5原则

郝冠辉还设立了一个沃土基金,作为物息贷款给农户提供小额资金购买相关设备,工作人员可以申请小额资金作为学习研究的相关经费,还会捐助给其他更加需要的团体。

劝消费者别买,却攒了一大票死忠粉

在年初食安危机的时候,几乎所有消费者选择生态农产品的出发点都是出于健康的考虑,于是也就自然而然的找到了售卖安心产品的沃土工坊。

刚开始沃土工坊销售的小农产品品质很差、包装也土。郝冠辉却傲娇地只卖给“有缘人”。沃土工坊的客服会劝消费者说不要买他们的产品,产品外观很差,购买方式也很复杂,只有当消费者真的很认同沃土的理念,拦着也要自己开车来,才会卖给他们。

就这样大家口碑相传,沃土工坊就做了一个消费者邮件列表,以电子邮件发送产品和农人故事,并寄送生态产品给这个长长的名单。后来







































北京白癜风研究所
包食宿文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qiandaiz.com/plmsjj/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