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刘强东、马云在年初,竟然“枪口一致对外“的和视觉中国争起了媒体头条。如果说马云重新定义了“加班”,视觉中国重新定义了“版权”,刘强东则重新定义了“兄弟”。

京东自称是年6月18日创立,应该就是6?18促销的由来。阿里巴巴自称于年创立。我们很多旁观者也都是目睹着刘强东亢奋的价格战,听着马老师从谈梦想到布道高科技茁壮成长起来的。不可否认,这两家公司深刻的改变了中国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

对两者成功的理解,很多人直白的说是靠老百姓一单一单买出来的,套用解放战争的那个比喻,就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但两位企业家的视角多少有一些不同。刘强东长时间的口径是:兄弟们拼出来的。马云早期一直在宣传:18罗汉的团队精神带来成功。可今天的舆论风潮,两者恰恰是在“兄弟”和“团队”问题上出事儿,推小推车的“人民”对于两位企业家有了诸多不满。

作为商业战略顾问,其实我们都很理解企业家们说这两句话的背景和语境,我相信两位草根出身的企业家没有什么恶意,甚至包含着企业家当机立断的领导力。我们也认为中国的未来也靠更多的人努力拼搏,才能避免走上西方福利社会衰落的老路。也不能武断说刘强东更缺少同情心,说马云蔑视团队的权利,可这次舆论一边倒的风潮的背后,即使从企业的品牌损益的角度,还是有必要做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从人力资源角度,“榨干”员工在90后身上已经不管用了。90后成为职场主力之后,这个人群对生活和奋斗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越了70后的艰苦创业和80后的奋勇拼搏,他们大部分生活在一个相对富裕的环境,得到更多家人的关爱,享受互联网信息红利更多,让他们视野开阔,更国际化。也正因为这样,马云提出的言论似乎更适合对70后和80后宣扬的奋斗进取文化,90后并不感冒,他们觉得努力工作既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不能有命赚钱没命花。

这种年轻人群价值观的变化其实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普遍,德国二战之后有一批妇女是在战争废墟上用锤子敲打废墟中的钢筋卖钱为生,被称为“锤子妇女”,他们的行为深刻的影响了下一代的年轻人,他们也都很吃苦耐劳,所以西德在70和80年代的成就就是这些人创造的。但过了几代人之后,目前欧洲年轻人大部分是“新嬉皮士”风格,有调性、爱社交、喜欢探索、平衡生活。包括美国、日本在内,激励90后大多采用怀柔的沟通和迎合方式,像过去榨汁机一样的制度安排以及鸡血一样的激励相对于科学管理越来越不被认可。

说到底,中国公司在经历了劳动力红利和智力红利之后,随着年轻人的变化,这个红利已经基本消失了,我们注定要走上西方企业员工工作家庭平衡的常态,靠技术前沿创新引领行业,靠工作质量而不是时间取胜,创业领域也不会出现太多靠简单拼搏取胜的公司了。即使很多企业依然希望通过舆论、制度等继续激发奋斗者热情,但客观上高强度的竞争已经让人被榨干了,进一步的高压政策维系的其实只是表面上的忠诚。通过解放人激发创造性的生产力,才可能创造增量的竞争力,这个历史潮流谁也改变不了。

其次,从组织的角度,无差别奋斗时代退却后劳资矛盾将成为了组织内部核心冲突。这一点我们分两个方面去看,其一,中国目前的成功企业家之所以广受赞誉,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大家都是改革开放之后,在一个公平和平等的环境中竞争,他们是人人认可的胜出者。时代给了这些拼搏者光环,一波一波的机会让他们像弄潮儿一样被尊敬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j/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