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富养妻子比富养女儿更重要
最近在追《小别离》,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这部片子里,黄磊活生生演的就是自己。智慧,却不露锋芒,懂得装傻,却圆融平和。 而睿智的爸爸黄磊,却说:富养妻子比富养女儿更重要。 作者:花时间,由慢成长(manchengzhang) 黄磊:“早恋”这个词儿就很混蛋我女儿要是15岁谈恋爱,我觉得正常。恋爱就是恋爱。她青春期情窦初开懵懵懂懂,我觉得是美好的。这个词儿就很混蛋,什么叫早恋? 她(的日记)不上锁我也不看,她就搁在桌子上我也不看,我绝不看。她的手机我也不会看。我永远不会看。她有她的人生。 我要让她能够有更好的人生,更好的未来。我要从现在开始教给她“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不对的”。我自己都做成错的,她怎么能知道对的人是什么样? 开什么手机?有什么可看的?你知道又能怎么样?比如说她给男孩子发短信说“我喜欢你”,你能怎么着?你能把她关起来?把她腿打断?所以说中国很多父母、教育就很混蛋。 包括“早恋”这个词儿就很混蛋。什么叫早恋?我认为她十四、五岁,懵懵懂懂,情窦初开,对一个男孩儿喜欢,对一个女孩喜欢,这是正常的。这是人本身就会有的最天然的一个东西。 但是你应该把她往更好的、健康的方向去引导,包括在性上面对她有个好的教育——保护好自己,你们可以男孩女孩在一起玩儿,但是不要急于那么早去尝试性;如果你们真的要尝试性,要保护好自己,要安全。这才是一个健康的引导。 你怎么打断她的腿?你阻止?你斗争、批判?那真是一种混蛋! 当然应该有秘密咯!一个少女都没有秘密怎么过的少女这一段?那些秘密永远留存在她心里,是她最宝贵的财富,我永远不会去分享。这是每个人的尊严。 我们这个民族特别缺乏这个,对别人的尊重。 (对孩子长大离开),我准备好了,我也准备好了我的父母也会离开我,我也会离开这个世界,这就是人生。 听黄磊说完这些话,是不是很感动?这样的爸爸三观太正了吧! 黄磊:告状没用,自己想法解决为什么会有这段谈话?原来,最近黄磊因为出演电视剧《小离别》中的爸爸角色而接到很多谈教育观念的采访。 在这部剧中,三个不同社会阶层的家庭都面临着青春期子女和父母的对抗,都考虑了“出国”这条路。相较而言,其中教育观念最让观众接受的,正是黄磊和海清扮演的中产夫妇。尤其是黄磊扮演的方圆,在强势、急躁,在乎孩子分数的妻子童文洁的对比下,显得理性而宽容,一直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事实上,出了戏,现实生活中的黄磊就是个教育观极正的好爸爸。 看《爸爸去哪儿2》的时候,有一集印象特别深刻:剧组送给多多一条小狗。贝儿也很喜欢小狗,抱着不放手,小狗有些受不住折腾生病了,多多很担心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拒绝。 贝儿去找黄磊,问她能不能抱走小狗去玩儿,黄磊说:小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应该去问多多。 多多去找黄磊,说了贝儿一直抱着小狗,自己不太放心的情况,黄磊说:不要急着跟我告状,告状没用,自己解决。 你瞧,同样是当爹,黄磊并没有为了客气,让女儿大方让出宠物给别人孩子玩儿,也没有觉得自己还爱观点对,就为了自家孩子出头,去跟别人孩子“讲道理”,他对两个孩子平等视之,要求她们自己的问题自己去解决。 这是黄磊对孩子的管教方式,反过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尊重呢? 昨天“为你读诗”还推送了黄磊朗读的一首诗,同样是关于尊重,或许纪伯伦写出了他的心声。 黄磊:课外书怎么了?我看的主要是课外书 当初看《爸爸2》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多多这个聪明体贴的小姑娘,细细观察下来,果然是和黄磊、孙莉夫妇的教育方式分不开的。 不仅是对“早恋”的观念正,黄磊还有很多非常正的教育观。例如《南方周末》的采访问他:怎么面对孩子叛逆? 黄磊说,先想清楚孩子为什么叛逆?是因为父母站在她的对面,你跟她站一头试试。 问他:是不是对多多就这样,不想学就不学? 黄磊说:我们不太管多多的学习,她挺自觉的,而且学校最重视的不是上课和考试,而是阅读量。 诚然,多多读的是国际学校,和以应试教育为主要任务的环境氛围不太一样,但教育的根本责任和首要影响因素还是在家长,这一切和黄磊夫妇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黄磊举了剧中一个例子:老师给女儿朵朵《暮光之城》的书课下阅读,可以学英语,但海清饰演的妈妈就不让看,说,考试啊作业啊那些内容还没做完,怎么还有空看课外书? 其实这种家长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普遍,我们绝大部分人小时候都难免有过和朵朵一样的经历,甚至不少人还在重复上一代的做法。而黄磊说,他自己从小就看课外书:“课外书就不能建立知识结构吗?不能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和世界观的形成吗?看课本或是看课外书,看不懂的字不是一样要查字典吗?” 黄磊:只有这一生,能在一起就要在一起回想黄磊当年,也曾经是一届男神。不仅人长得帅,而且还有才华。出道电影就是陈凯歌的作品《边走边唱》,入围戛纳影展,一炮而红。 但感觉最让黄磊广为认知的,还是98年那张音乐专辑《我想我是海》,横扫当年话语音乐榜各种大奖。 黄磊当时已经留校北影当老师了,海清正是他带的第一届学生。音乐上,后来又相继出了《似水年华》和文学大碟《等等等等》(大爱这张专辑!)。荧屏上就不用说了,《人间四月天》《橘子红了》《似水年华》,年轻时的黄磊一直走文艺范儿,哪怕不是英俊潇洒,也是灵气逼人的。 但是自从女儿多多出生之后,黄磊的形象就渐渐变身老婆奴、女儿奴。先是身材越来越胖,从“影视乐才子”到现在的“黄小厨”。他曾经减过,但又肥过,虽然身材走形有些可惜,但是每次看到他们全家四口一起出现,就感觉黄磊这身肉都是“幸福肥”,值得! 他有多爱家?举个例子,作为一个专业演员,他拍戏先问在哪儿拍,北京就接,要去外地就“再考虑考虑”。而接戏的原则是—— 演《暗恋桃花源》的时候,他和孙莉就把女儿带在身边,给孩子多种多样的环境和锻炼机会。多多从小就在剧场长大,总会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今二女儿妹妹也能跟着他们去舞台剧现场了,成了“另一个将要在剧场长大的小女孩”。 养孩子就像放风筝,你要把握好一个度,既希望她飞得又高又远,又不想断了线让她狠狠摔下来。 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去放手闯出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放眼看到更广的世界,这背后都是因为有坚定的父爱在支撑。 被问到是不是会像电视剧中那样送孩子出去留学,黄磊这样答: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会离开,但我不会在她还小的时候送去做小留学生。我只有这一生,她也只有这一生,我们能在一起的时候,就要在一起。——实在太暖啦! 黄磊:富养妻子比富养女儿更重要在我心目中,黄磊是个好父亲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一直将孙莉摆在第一位。去年,黄磊出了本书,叫做《一直爱下去》。 从他和孙莉的相恋,到多多和妹妹的相继降生,他把自己被拍的照片,和拍过的妻儿照片都梳理出来,说:“这本相册算是私人收藏吧,因为我的原计划是以专业摄影师的身份震惊宇宙……好了,你们知道的。” 关于黄磊和孙莉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我就不赘述了。看过许多明星家庭上过访谈节目晒恩爱,为了配合形象做戏的不在少数,真恩爱的,过了几年突然传出情变,上演一出年度狗血剧,也极为常见。黄磊和孙莉却是这个圈子里公认的模范夫妻。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黄磊上谈话节目,说他和孙莉在家的状态: “晚上我就开着书房的门,看会儿书,写写剧本,累了我就坐着椅子往后蹭,蹭到门口能看到她坐在客厅看电视,背对着我,很安心。什么是爱情?我想,这就是爱情。”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想要黄磊和孙莉那样的婚姻。她说有一次某节目把孙莉他们班都聚在一起开同学会:“你看那群当初水灵灵的姑娘,现在都成妇女了,只有孙莉,还是个女学生的样子。” 我说,是啊,她在家不干活啊,黄磊在家就把家务都包了,还没事给她炖补品。 朋友说:“而且她从学校开始的初恋一直谈到结婚,没受过情感的伤害和历练,被保护得很好,那个精神状态还是青春的样子。” 都说女儿要富养,见过世面的女孩儿才不会被人随随便便骗走了,才能有气度,有气质,宠辱不惊。 但在黄磊和孙莉身上,你能看到,他比富养女儿更富养妻子。富养,不只是物质上,还有精神上。 物质的富足,可以让妻子更加从容;生活上的体贴,让孙莉从不用为了洗手作羹汤的繁杂琐碎而疲惫抱怨;精神上的尊重,让她可以获得支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无论是在舞台上做一个女演员,还是在家专心做一位妈妈;感情上的爱惜,让她更加美好,矜持而尊贵,无需讨好任何人——而只有一位内心丰盈的妈妈,才能带出心灵澄澈的孩子。 记得《爸爸2》的最后,剧组请几个妈妈空降来给孩子们惊喜。同行的几位妈妈都是名人,无不悉心打扮,更有人全副武装,明星范儿十足,生怕被比下去。唯有孙莉,几乎素颜,穿着运动鞋,背着双肩包,一身轻松地走在田间地头。 让人想起杨绛译自蓝德的那首诗: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什么是好的婚姻? 好的婚姻能够让你越来越努力,越来越优秀,让你深深感受到比一个人时更幸福,给你更多自信,让你走得更远、更好。 看着他们从两个人到三个人,再到四个人,都能展露这样开心的笑颜,真是太幸福了! 二女儿出生时,黄磊曾经写给女儿们一封信《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下去》。原文较长,我节选了最后一部分享大家,希望这样三观超正的老公和爸爸越来越多。 ……再想说的爱情,是我真正的爱情。 最珍贵的爱情,这爱情的结晶就是你们,而我爱情的对象当然就是也深爱着你们,你们也深爱的妈妈。 我与她的爱情到今年(年)已经是第十九个年头,希望会有九十年。 我们在校园相识,爸爸24岁,妈妈18岁,我与你们的妈妈是一见钟情,之后的岁月里我们一直厮守,不离不弃成为我们今天的爱情信仰。在这十九年的爱情和十年的婚姻生活中,我们有过怀疑、苦痛、挣扎,甚至是放弃,但是那些都只是插曲,爱对方就注定要消化这些插曲。快乐与幸福才是我与你们妈妈的主旋律。时至今日,两个女儿和一个爱妻的家是我最大的成就,也是我最终极的人生。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爱你们的妈妈,并且今后会更加爱。原因很简单,我亲爱的女儿们,因为她是我独一无二最美丽的妻子和最爱你们的妈妈。所以,爸爸妈妈也是爱情,真愿你们也如此。这爱不用专门学习或者磨砺,只要你们相信,并且愿意付出和坚守。还有,就是你们自己的体味了……永远爱你们。 ——爸爸黄磊 附:居住在英国普利茅斯市的宝宝洛美尼·罗兰(RomanyRoseRowland)虽然只有5个月大,但她的衣橱已经塞满了各种名贵衣裙、饰品,其中包括价值近元的钻石耳环、近2.7万元的劳力士手表,约多元的古奇名牌包。外出时,拥有9辆婴儿车“座驾”的她一定会“挑选”出最搭配其当天服饰的一辆出外。另外,如果天气冷的话,她会围上一条价值多元的山羊绒围巾,戴上皮帽,派头十足。 洛美尼的妈妈、20岁的惠特尼·罗兰(WitneyRowland)是一名单亲妈妈,在普利茅斯市经营一家美容院,她承认这样做是为了将洛美尼打造成一名如美国真人秀节目中的阿拉娜·“甜心宝宝”·汤普森一样引人注目的“名媛”宝宝。 目前,洛美尼在美容业和时尚秀中已经小有名气,并且接到了无数模特经纪公司的邀约,拥有众多粉丝。 现在,很多家庭的生活条件好起来了,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方面从不吝啬,无论是什么,都希望能够给孩子最好的,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给其打造出奢侈的生活环境,可是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真的好吗? 近元一件的迪奥小风衣、元一个的小包包、近元的进口推车、元左右的羊皮学步鞋……尽管售价不菲,但是这些儿童用品的销量却很不错。“女儿就是要“富养”,从小穿奢侈品,生活水准和眼界就会高。”这是不少追随儿童奢侈品的妈妈们喊出的理由。但在专家看来,“富养”并不是让孩子过“奢侈”的生活。 什么人在追逐儿童奢侈品?记者调查后发现,儿童奢侈品的粉丝多是年轻妈妈,为了从小给孩子提供“富养”的环境,让孩子能见世面。 然而对于一些妈妈的“富养”育儿观,赞成者并不多。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你会给孩子买奢侈品作为礼物吗?”4成网友坚决反对,表示不会给孩子买奢侈品,仅1成网友表示愿意。 尽管一些爸爸妈妈在孩子的礼物或日常用品上出手阔绰,7成网友却表示,不愿意让孩子的生活太过奢侈,一年内给孩子购买礼物的总金额会控制在元以下。其中,玩具、零食、绘本、文具是家长送得最多的节日或生日礼物。 物质女孩是谁养成的 现在的社会如此多元,一味抨击给下一代买奢侈品的爸妈似乎也不尽合理,人家有这个购买能力,有这个欣赏趣味,不违法不违规,为什么不能买呢?专家说,“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才是奢侈品”—说得好极了,亲密稳定的家庭关系能够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这是什么奢侈品也比不上的,不过,凭何断定那些买奢侈品的爸妈们就没有和谐的婚姻关系呢?有钱了就不具备平常人的爱的能力吗?这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我还是很想知道:当爸爸妈妈给小娃娃们买爱马仕包包时,有没有想过这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也许有人觉得奇怪,在买衣服包包这种小事上,难道也要谈价值观?价值观这个东西,听上去有点虚、有点太宏大,可是根据我当家长十多年的经验,孩子们的价值观,恰恰是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在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中,细水流长地成形了。平常你或许根本看不见它的存在,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它决定着孩子们的方向,左右着他们的选择,这时你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价值观这么重要。 披着巴宝莉风衣的小女孩,她的卧室里有书吗?妈妈会给她买和年龄相符的精彩的绘本,引导她进入知识的王国吗?妈妈会抱着她讲睡前故事、为她打开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吗?这个时代,物质来得太容易,而精神逐渐匮乏。麦当娜唱红《物质女孩》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人家老美早不流行这个了,现在流行的是性灵、禅修、瑜伽,都在追求心灵的培育。如果妈妈“富养”长大的小女孩身着锦衣华服,却对精神世界的愉悦和宁静一无所知,那只是个毫无灵魂的洋娃娃—这应该也不是妈妈们刷卡买下奢侈品时的初衷吧? 孩子刚出生时,妈妈应知道,母乳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爸爸需明白,幸福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对妻子的爱就是他对孩子最好的爱。当孩子慢慢大了,能陪他们一起看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博物馆,徜徉书的海洋,与他们一起感受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分享他们的快乐,接纳他们的不足,理解他们的悲伤,保守他们的秘密,在无助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并能说一句妈妈永远爱你。这样“富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精神上的“贵族”,这样的孩子,能说他们不是幸福的吗? 专家访谈 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以及对孩子的尊重是最好“奢侈品” 上海时空心理咨询所高级精神分析师严正伟指出,从儿童心理学上说,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以及对孩子的充分尊重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奢侈品”。 穿戴“奢侈品”就是富养?如此富养的孩子眼界就会不同?青少年问题专家和心理学家均表示反对如此的养育方式。他们指出,所谓的“富养”更多的是年轻父母一种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这种观念其实在发达国家已经过时,且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哪怕在发达国家,“富养”都是落后的教育观念,而且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真正的贵族,也不是通过穿名牌来体现的。” 伴随社会的多样化、国际化,一部分家长有相当的经济能力,给孩子穿奢侈品或者带孩子去海外旅游、游学,这样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在杨雄的眼里,这种“富养”在增长孩子眼界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弊端。 “穿名牌显得自己与众不同,不利于孩子和同学保持一致性,也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分享,这对孩子未来的职场发展是有害的,会使他们失去奋斗的动力。哪怕社会再多样化,国际化,有一些价值观仍然是相同的,从小培养孩子朴素、勤劳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 孩子是家长心头的宝贝,当然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富养”并非只是物质方面,更应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j/9999.html
- 上一篇文章: 珍贵照片,曾经的北京街景,许多景致已经一
- 下一篇文章: 缅因州龙虾节,为期五天的龙虾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