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密码背后的疫情密码二为什么是伊斯
上一章我们回答了“为什么是但丁?”以及作者建立在质疑“整个西方文明的两个基石之一”——信仰,被当前物质主义所替代后出现的人类健康危机——总叙事构架上。 诚然,故事里的灾难危机是假设的,但其严密的逻辑演绎,却全部基于现有的史实基础作参照及自洽。 那么,为何把《但丁密码》故事中最后的危机破解,被安排在今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呢?并且,期间为什么还要特意安排威尼斯一并捆绑呢? 上一期文章已经提到过,显然不是为了特意宣传这两座城市,更不是“一流的风光片、二流的悬疑片”这种自作聪明式的中学生水平解读。 伊斯坦布尔,自年被继承阿拉伯文明的一支后人——塞尔柱突厥人(同音土耳其人),攻破占领后,由“君士坦丁堡”更名而来并直到现在,是“君堡”的2.0版。 突厥人更早前,只是替7世纪崛起的阿拉伯人打仗卖命的雇佣军,并追随主子阿拉伯人放弃了自身萨满教、改信了伊斯兰教。后来随着自身力量的不断强大,最终自成体系、取代阿拉伯人,当上了新贵。后又攻破君士坦丁堡,创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此,今天土耳其所在的安纳托利亚半岛(也称近东),苏丹接替了哈里发。(现在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时下就开始被西方人解读为“越来越有想重新当回苏丹”的迹象) 这与最初总体文明水平落后的、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哥特人的搏出位情况类似。哥特人一开始只是投靠在罗马帝国境内,充当领赏打手的雇佣军。接着放弃了自己奥丁啊、狼啊、熊啊之类初级版的莽人与山珍野味相结合的信仰(今天德国首都柏林的市徽,仍旧保留了日耳曼民族最初所迷恋的“熊出没”形象,而由柏林操刀的最高电影奖项,也叫“金熊奖”),随了罗马主子改信了更高级的基督教。最后在罗马帝国出现虚弱时,瞅准机会从内部来了次大造反、翻了西罗马的牌。年后蒙古系中的突厥人,基本上就属于重走一遍这个套路。所以说,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 君士坦丁堡,最初由罗马帝国的皇帝君士坦丁建立,后成了“东罗马帝国”首都。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年到东罗马最终也倒下的年,期间这一千年里,这座城市一直是西方基督教世界最后的一盏残留明灯。而这段时间,也被称为欧洲的“中世纪”。 圣索菲亚大教堂,东罗马帝国的象征,东正教的中心,始建于公元年,距今1千5百年历史。年君士坦丁堡被突厥系攻克后,成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更名伊斯坦布尔,教堂遂被改成清真寺。5百年后的年,现代土耳其第一任总统凯末尔将它重新改成东正教博物馆。去年(年),土耳其现任总统埃尔多安不顾欧盟的强烈反对,再次将其改做为清真寺,并强调这是土耳其自己的权力 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西欧其实是从文艺复兴后,才开始牛逼起来的。西罗马灭亡后、文艺复兴前,欧洲整体文明与实际实力,已落到了“第三世界”的水平。那个时期的欧洲,与年鸦片战争后年里中国的国际地位差不多——用阿Q的话来讲“老子祖上阔过”,然实力却只配对女佣吴妈进行性幻想——就连晚年发展起来的阿拉伯文明,当时都比欧洲领先。 而且,文艺复兴爆发前,东欧板块实际上一直就比西欧地区远要繁荣发达,这在罗马帝国之前就已形成了。否则,当年凯撒也不会去征服西北方向的那些当时还处于蛮荒落后的高卢凯尔特地区(今法国和部分英国及瑞士西班牙)。 因为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凯撒,是晚崛起的“90后”。另两位巨头卡拉苏与庞培,才是真正的“70后”资深大佬。论出身,凯撒除了继承家里一个空的贵族头衔外,毫无经济实力可言。他原先只是克拉苏下面的一名打工仔,从卡拉苏军团的“百夫长”这个基层干部岗位开始锻炼起。所以,当初富饶的罗马以东地区(一直可延续到部分亚洲地块),都被卡拉苏与庞培两位大佬把持着。因此,凯撒才不得已跑到他俩看不上的穷西北方向,另起炉灶去拼业绩,几年后终于吊丝逆袭。 没办法,谁让罗马当年只不过是东方的古希腊文明膝下的大弟子呢?更何况德高望重的老师,古希腊的发家史,最早也是从更东方的两河流域及尼罗河流域的文明搬运工做起的。因此地中海东部和南欧,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就一直比西欧、北欧更发达、更富有。从一开始,西欧就是“野蛮落后却无比有力,又对上帝报着满腔热爱与虔诚”的地区,但与古罗马的文明节奏并不同步。 一直到借助了从南欧佛罗伦萨爆发的、文艺复兴的力量后,西欧才燃烧起自身的熊熊小宇宙,由一贯的文化“跟班”、暴涨成前方“大哥”。今天我们惯常所说的“西方文明”,其实指的就是以西欧地区为核心、文艺复兴后崛起的近代文明。可那是很后来的事情了。 ——所以,当年就连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最终都按耐不住要迁都前往君士坦丁堡(迁都前旧称“拜占庭”)。因为东部的经济实力对帝国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这好比当年在全球范围内都强大无比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后代还干翻了阿拉伯人),其孙忽必烈最后为了更方便地控制当时最富饶发达的中原地区(那是经济奶牛啊!),索性放下了爷爷创立蒙古大帝国时的基础与首都——哈拉和林,而搬去了北京(当年叫“大都”),建立了元朝。 君士坦丁与忽必烈。唉!同样都取自两边受官方认可的肖像作品,东西方在人物造型艺术上的差异,怎么就对比这么大涅? 塞尔柱突厥人,算是蒙古人的一支。因为在西方人眼里,“蒙古人”是个从来就被没有被搞清楚过的乱炖人种,混合了蒙古高原本土的鲜卑,蒙古西边的突厥、匈奴、鞑靼,蒙古东边的契丹、女真(金/满)等等众多民族配方。 上一章我们说到了欧洲历史上迄今最大的一次健康灾难——第二次大鼠疫(刚开始欧洲人叫它黑死病),于年再次大爆发。 年底,西征欧洲的蒙古大军,包围黑海港口城市卡法(今属俄乌争议的克里米亚)。蒙古士兵因远距离征战、卫生条件差,于是不幸染上鼠疫,部队随之迅速瓦解。绝望的蒙古人,把患鼠疫的士兵尸体,用攻城的投石机大量抛射到卡法城内,鼠疫于是在城里开始出现。 黑海几乎是个内陆型的封闭海,唯一的开口就是卡法对岸的君士坦丁堡,并通过君士坦丁堡门前一段狭窄海峡,再接通地中海。通过地中海又可进入到希腊、罗马、威尼斯以及法国马赛、西班牙巴塞罗那、荷兰鹿特丹、英国普利茅斯。这些都是当年欧洲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往常通过这些关键节点,物资贸易能迅速辐射到全欧洲。 而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也被称为欧亚两大洲的十字路口。因为跨过门前狭窄的小海峡,对过就是小亚细亚(近东),继而再与中东陆路相连。君士坦丁堡城内当时最大的商团势力,就是威尼斯人。威尼斯商人当时控制着全欧洲绝大部分的商业运输线和港口贸易。 今天的伊斯坦布尔、当年的君士坦丁堡——门口的海峡并不辽阔。海峡的南北两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陆地上的东西两方分别为欧洲与亚洲 鼠疫很快就从卡法传到了君士坦丁堡,一到了君堡——这个当时最重要的战略十字路口,疫情就完全失控了! 常年在君堡聚集在一起经商的各路商人们,开始仓皇逃离城市。鼠疫便开始跟随人们逃跑的足迹,沿土耳其、希腊、西西里、威尼斯,开始传播到欧洲大陆,并同时席卷西亚和北非,即地中海沿岸所有国家。作为威尼斯商人的大本营——威尼斯,自然是在这条传播链中,传染节点重要性仅次于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大病毒扩散地。 鼠疫于是先从地中海沿岸各个港口城市爆发,再蔓延到西欧、北欧内陆,和波罗的海地区、俄罗斯……至年,对于欧洲来说,是一个极为悲惨的时期。这场当时被欧洲人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欧洲总人口的1/3。在这场大瘟疫中,若以国家概念来看,意大利地区(当时还不是个统一国家)和法国受害最为严重。而以城市论,则是距离威尼斯公里的佛罗伦萨——其整座城市竟然80%的人口都染病死亡! 在那个年代,如果说君士坦丁堡是全欧洲最大、最重要的标志性城市的话,威尼斯就是全欧洲最大的经济中心了!这场瘟疫以港口小城卡法为起点,经过当时西半球最重要的两座都城的原子弹式的聚变放大,完成了三级跳远,最后的爆发规模之巨、持续时间之长、涉及面之广、死亡人数之多,都堪称空前绝后! 迄今矗立在维也纳拉格本大街上的欧洲黑死病纪念柱 欧洲元气大伤,并由此引发了政治上的重大危机,激发了后来一系列深刻变革。甚至可以说,这场鼠疫给欧洲人所带去的心理伤害,直接催生了人本主义思想的爆发——文艺复兴。 这,就是作者丹布朗一定会安排伊斯坦布尔,来作为他小说(也是电影)中全球大瘟疫的中心引爆点的深层历史因素,以及文化暗示。 “历史因素”这一点容易理解。那,“文化暗示”指的,又是什么呢? 威尼斯仅仅是因为当年作为完成三级跳远的最后一跳,才被陪读似的一同安排进了《但丁密码》中的么? 影片中被特意安排出现的威尼斯圣马可大教堂上的四匹铜马、以及用铜马所带去的暗示,显然表明: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地理线索。这种暗示所包含的信息量,甚至把年后的拿破仑都扯了进来。 未完待续…… 在之后的章节里,我们将谈到: 威尼斯仅是危机的陪读角色么? 文艺复兴背了怎样的一次锅? 上一篇:“但丁密码”背后的疫情密码(一):为什么是但丁? 史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p/9237.html
- 上一篇文章: 当青花瓷遇上耶稣外国人山寨的瓷器长啥样
- 下一篇文章: 科普团口碑与颜值俱佳的企鹅科普系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