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www.zggylt.com/

回复,明年拿offer的人将是你

本期分享人:Camille

汉艺届学员

金斯顿服装设计MA

原专业:英语

内容摘要:

跨专业学习,其实比你想的容易很多

从小的设计梦,在求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了下来,而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让我愈加发现对于设计的喜欢和向往,于是在很多人不理解的目光中转学了服装设计,而在汉艺和金斯顿的这段时间的学习经历,让我真切的感觉到这个决定并没有错。

而设计带给我的明显比之前预计的更多:跨专业学习中很多不安因素都逐渐被消除,大学四年的学习经历也已经成了我精神的另一部分,让我变得更为不同,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最近回国做毕设,想到了自己两年的求学之路,有着很多辛苦,但是这种精神的富足也无法比拟。借着这段时间小有空闲,将自己的经历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够为想要跨专业却迟迟不敢跨步的同学一些鼓励。

跨专业学习优势

1.知道自己要什么

从英语专业跨到服装设计,在我很多朋友眼中是个很难理解的行为,所以我也有收到过一些问题,诸如:是哪个瞬间让你决定放弃你四年的学习,去学习一个全新的学科?

这个问题我仔细想过后,发现并没有一个所谓的特殊时刻,而是我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大学四年我学了不是很喜欢的专业,这个过程其实很痛苦,然而这样一个情况下,没有人可以告诉我喜欢什么,所以我必须要自己想清楚自己以后想要什么,然后我找到了服装设计,转变方向便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过程。

从在汉艺从零开始学习服装设计加上1年的金斯顿生活,这样一段经历其实给了我很多的勇气,现在遇到一些需要做决定的部分,我很少会怕,因为我有能力去解决。我是一直再往前走的,只是方向发生了些调整而已,毕竟哪一条路都不容易,还不如选一条自己喜欢的路走。

Camille摄于伦敦

2.思维更为宽广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服装设计师,必然不会只是局限在服装设计中,各学科知识的汲取便是对每位同学的高要求。在第一个项目创作的时候,我买了很多的书籍,去了解一个时期的装置艺术家、建筑设计师等等都在做什么,在调研过程中学习,是我之前不曾想到的。

本科阶段,关于读书,更像是一种消遣,不太会注意从中更多汲取有用信息。而学习设计之后,本身就是从头学起的状态,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设计变得更加“个人化”时,反而不会局限在服装设计的边框中,认知科学、心理学甚至于编程语言我都会去积极了解,探索更好表达自己的方式。

学习设计之后,才会有享受过程的存在。以前的我像是个圆圈,自己呆在里面,而学习设计之后,这个圆圈被我打开了一个小口,现在这个圆圈似乎已经不复存在了,我会探索无尽的可能和边界,这种对于多学科知识的包容性,跨学科的经历真的可以给于大家很多帮助。

3.拥有更多发展可能

由于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从汉艺到金斯顿,不过两年的时间,对于服装设计其实有了很多不同的理解。设计对我而言只是一段路,甚至说只是一个起点,很少有人可以毕业就能达到某种高度,我知道我会一直做下去,会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都是我前进的能量。

学习设计,之前的我认为是学习到知识,这其实是很表面的认知,设计真正在学习的其实是一种思维能力,之后你会不去惧怕面对各种挑战,这才是学习设计的作用。服装设计师是我第一个目标,而想要自己的设计不再稚嫩,就需要我去不断探索学习,变成一个更有厚度的人。

金斯顿—一个设计师平台

1.商业和艺术结合

作为服装设计就业率最高的几所院校之一,金斯顿的学习必然带有商业色彩,很多同学对于商业会有抵触,甚至说在我刚进金斯顿的时候,也有一些失望的心情在。

当时的我更想做艺术性的设计,作品也会比较抽象,对于成衣,我甚至有些许排斥,觉得过于商业。而在金斯顿学习,商业是个必然会涉及的部分,我才逐渐和自己交流,思考该如何将艺术和商业去平衡和处理,也终于明白两者其实并不冲突,刻意去躲避开商业成分反而是种执念。

设计不是纯艺,大家必须考虑以后进入社会,我的设计该如何融入市场,该如何被大众接受,即使很艺术的设计,如何让大家愿意将它穿在身上,这些都是一个设计师应该去考虑的。金斯顿的多数学生的设计,都可以做到既有设计感,又可以投入市场,服装设计依旧是我们自己的语言,而且会表达的更为深度有趣。

2.ThinkingthroughMaking

"ThinkingthroughMaking"是我们学院的院训,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金斯顿对于创作思维的培养。我们老师常说,你有想法没错,但是你该如何用服装语言去表达,甚至说表达的更好是更重要的事情。尤其在当下,大家主题都很相似,如何让你的设计变得不一样,便需要你不断去创作、尝试,才会和自己产生更多联系,进而拥有你自己的设计语言。

简单举例,我们常说服装是有语言的,比如说提及西装,我们会想到干练;提到荷叶边,我们会想到少女,但如果用比较金属质感的面料去做荷叶边,可能表达出怎样的情绪呢?这些就可以成为我们在创作中需要去多去观察和尝试的方向。

这样的学习过程如同程序员做程序,一开始会有很多bug,必须经过不断迭代,才能逐渐完善,对于设计同样如此。对于金斯顿而言,老师会很注重大家思维的培养,在创作过程及大量实验中,思考自己的发展方向,该如何改进等等,这也使得我的思路发生一个改变:思考如何表达→如何能表达的更好。

3.一个看得到成长的学校

金斯顿给我一个最为真切的体验是,它是一个努力成长的学校,对学生特别负责,这一点从我们老师身上便能看的很明显:虽然同时带伦时,老师却没有半点水分,不断与学生进行磨合,思考如何课程变得对学生更有利。每个学期末,老师都会为我们对于课程有没有不满意的部分,一些建议会立即反映到下学期的课程安排中。

比如说之前的学习中,前期调研我们都是个人化,老师给反馈时,其实可以学习到很多内容,所以我便和他提出了小组合作的建议,到第二个学期我们前期创作便4人一小组进行,大家相互探讨交流。而到了设计阶段,为了保护个人创作隐私,老师又会把我们分开。这样思维严密,且为学生着想的老师存在,真的让金斯顿有着更多的发展潜力,而且一定会变得很好。

大家需要认清的事实

关于出国,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想要真的在国外学有所成,以下三点大家在国内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

1.学校是资源

出国之前,大家有个问题一定要正视:学校是个平台,而不是说你来了之后,就能成为一名顶级设计师。以金斯顿为例,学校把各种优质资源给你集中到了这里,如果你真的想要学习,金斯顿足够让你成为一个很好的设计师,给了你很多资源去成长,但达到怎样的高度却全在个人。前中央圣马丁时装教学总监WillieWalters女士的话,其实说明了很多问题:

所以在国外,如何规划好自己的时间便成了极为重要的内容,在金斯顿,通常会有几个项目一起进行,轻重缓急要自己分清,项目遭到老师否定,要不要坚持个人想法,如何去修改等等全部都是自己去把控的内容。如果一直在拖延,最后即使哭着完成作品,也是给人一种不专业的感觉。只是指望老师和学校,大家出国其实真的学不到什么,学费也就白费了。

2.硕士只是起点

对我而言,缺失了服装设计本科学习还是很遗憾的,不是因为很多基础知识没有学到,而是本科是大家可以慢慢成长的过程。不得不承认的是,艺术真的需要时间,我有时候会觉得比较焦虑,自己有一个好的想法,但是能力不够,短时间内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

所以跨专业的同学心态一定要调整好,虽然在硕士阶段,我们和很多服装设计专业的同学站在同一平台上,但是我们有更多的东西需要去学习。在金斯顿的1年的学习,让我飞速成长,但1年真的不够,两年也不够,如果大家想要长期从事服装设计,并想有所成就,还需不断在学习和实践中去提高。

3.作品集到底学什么

正如我上面所说,国外研究生阶段,老师其实不会教给大家什么,因为很多东西学校默认你本科阶段便已经完成了,比如设计思维的搭建,如何调研等等,但这些其实国内多数院校并没有教给我们,而像我一样转专业的同学,更是两眼一抹黑。

所以作品集创作阶段,其实是填补国内外教育间的断层,然而我们其实容易走进无数个“坑”里:

中式思维过重

过于追求西方的设计方法

容易钻牛角尖,出不来

......

所以对我来说,作品集的创作不是做完一个集子而已,而是去学习方法论,学习一种思维。在汉艺的时候,我揪着乐乐老师问过很多次:为什么我有了想法就是做不出来?这个地方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能达到什么效果......

如今再回头看自己的作品集,觉得很多内容很幼稚,但是那确实是我的水平,是我服装设计学习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能够拿到金斯顿的offer,我也觉得很幸福了。

留学三件套

如果让我谈留学必带的三样物品,我大致分成两类:1.这边有得卖但是贵,2.这边很难买到。关于第一种,如果大家觉得携带麻烦,可以过来再买,这类物品其实很多,比如说画材、做服装用的工具等等,但是如果可以的话,从国内带过来还是比较方便,价格公道的同时,常用的工具也会更顺手。

难买到的,强烈建议学习服装的同学带小人台!很多时候突然有了一些想法,可以直接在家里做了,非常方便。我一直都很想入一个,但是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买到,只有看着拥有小人台的同学,羡慕~

以上分享,望有启发

艺术留学精英培养模式

汉艺会尽心帮助每一位同学

让你更快地在申请之路上过关斩将

回复

获更多专业性指导

明年拿offer的那个人,将是你

艺术留学大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t/6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