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31119/4293352.html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年4月20日:渡江战役紫石英号事件发生。

早在清末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先后强迫中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取了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等特权。

二战中,中国和英国签订了《中英新约》,废除了包括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在内的一系列英国在华特权。

年秋季,第二次国共内战已经到了尾声。

随着11月淮海战役爆发,长江流域也是战区了。

英国借口需要撤退侨民,要求给予英国军舰在长江上海至南京段江面航行、并驻泊南京的权利。

国民政府表示原则上接受,但需要英国军舰进入长江之前,务必通知南京方面。

从11月开始,英国始终保持艘军舰停靠在南京港,每半个月轮换一次。

随着淮海战役的惨败,国民政府认为长江也守不住,开始准备迁都广州。

年2月,国民政府开始陆续向广州撤退,要求外国船只撤离长江,违者后果自负。

3月12日前,解放军第三野战军陆续到达长江北岸集结位置

到了4月,渡江战役随时可能开始。

三大战役惨败后的国民政府,早已没有守住长江的实力,此战必败。

其他国家军舰畏惧被战火波及,全部离开长江流域。

英国远东舰队副司令亚历山大·马登海军中将,对此不以为然。

4月19日,“紫石英”号护卫舰从上海出发,目的地是南京。

而此时无论马登还是英国驻华大使史蒂文,都知道战争迫在眉睫,仍然向国民政府提出了“紫石英”号进入长江的申请。

国民政府没有反对,但警告英方一旦战争爆发,无法保证“紫石英”号的安全。英国方面并没有联络长江北岸的解放军,通知“紫石英”号的航行情况。

4月20日,“紫石英”号驶入长江泰兴以南江面,这里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的预定渡江作战区域,配属三野特纵炮6团。

因“紫石英”号高速通过这段江面,第10兵团并没有来得及攻击。

8点30分,“紫石英”号进入了扬州东南口岸—三江营附近江面。

这里是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的预定渡江作战区域。炮兵第1团1营所辖炮兵部队,向紫石英号鸣炮示警。

“紫石英”号展开英国国旗表明身份,同时加速行驶。

到了9点30分,“紫石英”号进入了负责封锁江面的三野特种兵纵队炮兵第3团射程内。这里有2个炮兵连,配备日制75毫米野炮和日制毫米榴弹炮各3门。

炮兵第3团的命令是封锁江面,不允许任何船只通过干扰渡江作战。

于是,第3团开始炮兵警告,要求“紫石英”号立即停船。

但“紫石英”号并没有停船,还将舰炮转向解放军炮兵阵地。

这种情况下,双方很快展开激烈炮战。

“紫石英”号的火力并不强大。

它本来是一艘反潜护卫舰,曾经在二战中击沉过1艘德国潜艇。

二战结束后,它被编入远东舰队,在中国服役。

“紫石英”号的排水量只有吨,成员人。该舰本来是用于反潜和防空,装备12门20毫米机关炮,不能用于对地轰击。可以同解放军进行炮战的火炮,就是6门毫米主炮,分为3座双联装炮塔。

激战中,“紫石英”号连续中弹,舰桥和轮机舱都被击中,正副舰长负伤,军舰失控在沙洲搁浅。

搁浅后,“紫石英”号不能移动,只有尾炮还能炮击。

此时“紫石英”号已经中弹50多发,死亡19人、负伤27人。舰长斯金纳少校重伤,数日后伤重而死。

“紫石英”号认为已经无法抵抗,升起了白旗。

解放军炮兵认为“紫石英”号宣布投降,随即停止炮击。

此次炮战中,解放军伤亡较少,仅有6人受伤。

“紫石英”号搁浅后,用无线电向马登中将救助。

马登立即命令停靠在南京的“伴侣号”驱逐舰前往救援。

“伴侣号”排水量也只有吨,实力同“紫石英”号相差不大。

11时30分,“伴侣”号从南京出发,13时45分靠近“紫石英”号,并同解放军炮兵第3团所属部队交火。

炮战中,“伴侣”号经验比较丰富,很快发现解放军火炮阵地存在炮击死角。

“伴侣”号利用这一点,竟然火力盲区,连续炮击,击毁解放军2门火炮。

“伴侣”号试图拖走“紫石英”号,然而刚刚停下就连续中弹5发,只能向上海方向高速逃走。

“伴侣”号带伤逃到解放军炮兵第1团1营(配备美制毫米榴弹炮)的火力范围,又遭炮击。

连续炮战后,“伴侣”号10人死亡,舰长罗伯森中校在内4人重伤,解放军伤亡约三四十人。

在“紫石英”号被打残,“伴侣”号被打跑的同时,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马登中将,还在调集军舰。

他乘坐“伦敦”号重巡洋舰,4月20日在上海同“黑天鹅”号护卫舰汇合,当晚沿着长江赶赴“紫石英”号搁浅江面。

此时渡江战役已经打响,解放军开始渡过长江。

4月21日凌晨,“紫石英”号经过自救摆脱搁浅,但因领航员被炸死,航行图被炸毁,军舰不敢继续前进,下锚停航,等待主力来救援。

马登率领2艘军舰打着白旗和英国国旗,试图接近“紫石英”号。双方相距大约50公里,马登畏惧解放军炮兵再次开炮,被迫停止行驶。

而这里恰好又是解放军第10兵团的渡江地点。

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与第23军军长陶勇,决定按照事先公告先打信号弹,以示最后警告。马登知道情况不好,开始起锚试图离开这段江面。

据《叶飞回忆录》解密,10点,在未接到上级命令的情况下,炮兵第6团1营3连的2炮长梁学成向英舰开炮,双方再次爆发炮战:此时我炮兵处临战状态,我炮6团1营3连1排2炮炮长梁学成听见军舰上“咣当”响了一声,以为是军舰开炮了(可能是军舰铁锚撞击舰舷板发出的巨响)便自作主张的下令开炮,炮声一响,其他各炮乃至附近阵地上的友邻部队,听到炮声,以为是上边下达了射击的命令,早已饥渴难耐的友邻部队也纷纷开火,一场空前激烈的水陆炮战就此爆发。

此次第23军军属、师属炮兵的反坦克炮等,也加入炮战。

英国的“伦敦”号重巡洋舰可就厉害多了,是一艘重型军舰。

它的排水量为多吨,装备8门毫米主炮,火力远远强于之前2艘军舰。

在48分钟激烈炮战中,“伦敦”号重巡洋舰发射了发毫米炮弹、发毫米炮弹。然而,解放军炮兵似乎更胜一筹。

“伦敦”号重巡洋舰主炮炮塔被击穿,舰桥也中弹,舰长和随舰的马登中将先后负伤,全舰有13人战死、15人重伤、45人轻伤。

这些连续的炮战中,英军的军舰是非常不利的。

解放军炮兵阵地分散,又有巧妙的隐蔽,“伦敦”号不容易发现对方炮位。

而英国军舰在长江上行驶,目标很明显,等于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炮战中,英军军舰被连续击中,毁伤严重。

不过,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伦敦”号重巡洋舰对准解放军炮兵阵地乱射时,炮弹落到江堤后,恰巧是准备渡江的解放军第23军68师第团、69师第团的集结地。

这2个团步兵伤亡较大,至少超过百人,团团长邓若波牺牲。

此时“伦敦”号重巡洋舰自顾不暇,被迫放弃救援,当天返回上海。

此次事件爆发后,英国国内舆论哗然。有些人指责英国工党政府过于软弱,导致舰队吃亏,希望英军立即报复,必要时候出动航母;有些人则指责舰队不应该在对方进行军事行动时,擅自进入交火区,导致爆发本可以避免的战斗。

最终的结果是,英国政府认为没有理由扩大战争,派出外交人员谈判,试图撤走“紫石英”号,但解放军并不允许。

到了7月份以后,“紫石英”号决定冒险自救。

在“江陵解放”号客轮经过镇江下驶往上海,“紫石英”号强行躲在该客轮后行驶,试图赶赴上海。

“紫石英”号利用客轮掩护,又经过几次炮战,跌跌撞撞逃到上海。

期间,“紫石英”号以22节最高速度脱逃。

在躲避崇明岛解放军炮兵阵地期间,“紫石英”号撞沉多艘民船,导致数名中国平民死伤。

擅自开炮的梁学成,事后被象征性的禁闭处分,却从此得了个“梁前委”的雅号。

当时解放军渡江部队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等待战役前线最高指挥机关——总前委的指示。

梁学成擅自开炮,引发了大炮战,等于自己就是总前委了。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萨沙讲史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t/6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