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ini(马天尼)在19世纪80年代末大行其道,让人们对Gin(杜松子酒,金酒)产生了新的兴趣。于此同时,也有新的Gin进入市场——干、不加糖的Gin。事实上,那个时代的整个基调都是干的——干香槟、干杜松子酒、干鸡尾酒。

我们不知道是谁调出了第一批真正的DryMaritini(干马天尼)——把普利茅斯金酒或者伦敦干金和法国味美思(Vermouth)混合,不加糖。对DryMaritini最早的引用来自年,到了年它开始广泛传播。

在美国禁酒时期,相对容易制造的Gin促使Maritini成为20世纪中期美国最具代表性的鸡尾酒。禁酒令结束后,人们更容易取得品质好、不需要加太多糖去压住苦涩杂味的Gin,Gin,Maritini也变得越来越不甜。

Martini是当之无愧的鸡尾酒之王,成分只有Gin和Vermouth,早期的配方会有Bitters(苦精)和柠檬皮来增香,现在则取决于调酒师对这杯酒的理解和喜好。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眼里Martini就像一个「一」字,所有人都可以写,但不是每个人都写得好。

Gin和Vermouth比例各有多少,放不放Bitters,柠檬皮入杯吗?不同的Gin和Vermouth又会带来怎样不同的口感变化和香气变化?用什么橄榄,什么柠檬?飘香距离,角度应该怎样?用什么样的冰块(大冰、小冰、老冰?冰块数量多少?)器皿是否冰冻?酒是否冰冻?Stir时间、调酒工具的大小、温度、倒入杯中的手法、搅拌的手法,一切一切都会改变一杯Martini。

首先想说的是冰块,这也是之前第一篇技术贴写冰块的原因。冰块的大小、数量都会决定化水量的多少。化水多,酒体势必入口柔;化水少,酒感就明显、雄壮。化水的多少决定了入口柔和度以及调酒时的容错率。

其次,酒的温度。上野秀嗣喜欢用一半冷冻、一半常温的Gin,毛利以及其他大部分调酒师喜欢用冷冻的Gin,Vermouth是否冷藏也对Maritini有一定影响。酒液的温度低于冰块,整体是在对酒做升温;酒液的温度高于冰块,则是在做降温。温度低的酒,酒感不明显,会出现油脂感,但香气却低了;反之,温度高的酒,香气开得大了,酒感却又明显了。

在酒的品牌选择上和比例上,不同的Gin和Vermouth含糖量、饱满度不同,不同的组合、比例也会产生香气和口感的变化。人从出生开始就有本能,甜的东西是安全的,苦的可能致命。含有一定糖度的酒入口会相对柔和,糖越少则口感越Dry越不易入口。

调酒器皿及载具的温度同样会改变饮用口感,而是否洗冰也决定了化水量。

最后,调和技术,所有的调和技术都是为了让酒体和水融合。Gin和Vermouth、水的密度不同,融合得好,就是一个完整的酒,而融合不好则会出现水感、分层、游离在外的Vermouth。

一个调酒师选择用什么酒,比例多少,什么冰块,Stir时间的长短,先倒Gin还是Vermouth,Stir的手势和如何倒酒都会决定这杯酒的走向。

没有哪个哈姆雷特是正确的,只有适合的哈姆雷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x/10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