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皮肤病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906/6508755.html
十月初,《半杯清茶社》的朋友杨朝兄开讲,漫谈俄罗斯文学,引发不少回忆。上年纪了,有太多的生活乐趣,”回忆”是其中最为珍贵的一款,尤其是愿意相信“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怀恋”的我等读书人。俄罗斯文学,在我辈”知识青年”的记忆里,拥有难以替代的地位。谁没有抄录过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呢?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革命传统教育”之外的”俄罗斯文学”,扳扳指头,应该是上大学以后的事。杨兄讲座中提到的经典名著,大都读过,至少听说过。读得津津有味,不愿释卷的,应是屠格涅夫的中篇故事,语言抒情、故事朴实;”多余的人”的窘态——不满现状,却不知从何着手改变现状——口气比力气大的”文学青年”栩栩如生的写照;契柯夫的短篇,“小人物”的无奈,也能体会。而托尔斯泰的巨作,场面太大,格局太大,人物太杂;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性,过于晦涩,不敢沉湎;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大声诘问:《怎么办》?则令人退居三舍,惶恐忐忑,无以应答。回顾往事,喜读屠格涅夫,亦在情理之中:普通人,平凡事,一路走来,在人生的每个转角处,常有偶遇,”心有灵犀一点通”,相逢勿需相问:”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其实,屠格涅夫讲的故事,细节根本记不得了,轮廓也模糊了。这两天,稍加复习,居然品出了攀不上因果的巧合:一百多年前屠格涅夫,常年居住在风云变幻的俄国之外:到德国柏林研究黑格尔哲学,定居法国巴黎写作,主张废除农奴制、学习欧洲文明,临终前仍不忘呼吁:“回到文学吧”(Myfriend,returntoliterature)!屠格涅夫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笔下没有“偶像级”英雄,着力记录的是,那些相信自己过得好,也希望他人过得好的绅士;鞭笞的是,别人赢就是自己输、损人不利己的势利小人;蔑视的是,那些自己过不好、巴望别人也过不好的”搅屎棍”。“生活中没有理想的,是可怜的人”。“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判断自己价值多少,那是别人的事。重要的是做好自己,你不比一颗星暗,不比一棵树矮”。“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谢天谢地,现在有互联网,不然,真的会以为这些做人的基本道理统统来自本尊的亲身感悟!呵呵!其实,屠格涅夫在多年前已经高度总结了!不过,读书人嘛,善于自我安慰。古往今来,人生的道理大同小异,阐述的语言不一样而已。心领神会、身体力行。”道可道非常道”,大约,也可算一种”原创”吧?实际上,哪一个生命,不是个体亲自排列组合”至善至美至真”的人生道理的独创呢?疫情中,讲座在线上举行。上年纪了,对现代技术不敏感。远程工作至今,七个多月了,常有”变焦会议”(ZoomMeeting)的必要,统统打电话”不露面”参加。”俄罗斯文学”讲座,也是看视频”补课”的,不能参与现场讨论,遗憾多多。不过,有失有得。至少,不会当场”出洋相”,是不是?“不跟风,不随流”,我视之为”特权”,旁人亦可能视作”怪癖”。嘿,管它呢!”从心所欲,不逾矩”,哈哈!十月中,又周末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dx/8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