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多语和谐视野下的清水江文书语
白癜风医院的最好治疗偏方 http://pf.39.net/bdfyy/bdfhl/161203/5066150.html QingshuijiangContractDocumentsLanguageResearchfromthe PerspectiveofMultilingualHarmony 史光辉,贵州道真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浙江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字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文献语言学和汉语词汇学。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单列重大项目“贵州方言词典编撰”(项目编号:18GZZB28)的阶段性成果。 深化清水江文书研究,应充分利用多语和谐的视角和方法。清水江文书多语和谐的特点体现在汉语汉字的普及、稳定使用母语、契约语言保守三个方面;其地域性和民族性有深刻的多语和谐背景;应重点理清汉语与苗侗语、苗语与侗语、多种方言之间三组语言和谐关系;清水江文书多语和谐在语言生态、汉语汉字、民族语言、方言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清水江文书;多语和谐;民族语;方言 清水江文书,自上世纪50年代首次发现以来,其搜集、整理和研究已走过近70年,但直到最近10年,语言文字领域的专门研究才缓慢起步,这与用传统视野和方法难以真正解读它存在着关系。清水江文书不同于一般性的历史文书,它是清水江流域苗、侗为主的多民族人民共同创制和保藏的民间文献,绵延余公里的清水江干流,贯穿黔湘桂边区,是“古苗疆走廊”的腹地。元明以来,以汉、苗、侗为主的20多个民族杂居其间,人们在语言生活中使用的既有西南官话、湘语、赣语、平话和土话等方言,又有苗语、壮语、侗语、瑶语、土家语等民族语言。清水江文书正是在多语和谐共存的语言生态中孕育而生。戴庆厦(年)认为:多语和谐“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不同语言(包括不同的方言)在使用中各就各位,和谐共处,协调有序;在和谐中各尽其责,共同发展;既不相互排斥或歧视,也不发生冲突。”清水江文书作为清水江流域历史语言生活的鲜活记录,有着深厚的多语和谐背景,在文本中蕴藏着丰富的多语和谐现象。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地域性的语言生态和语言样本不断受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limaosi.com/plmsjt/11080.html
- 上一篇文章: 莱茵的黄昏俾斯麦号战列舰最后的航迹
- 下一篇文章: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